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研究
杜泽天
摘要部分作为科技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其极大方便了读者对科技论文整体轮廓和内容进行了解,起到了概括总结的作用。作为科技论文摘要编写过程中一种语用策略,模糊限制语的应用体现出了作者对科技论文命题、规范化撰写文章的态度。本文在介绍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基础上,分别从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类型、语法类型以及语义类型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英语模糊限制语概述
对于英语模糊限制语的提出最早始于上世纪七十年,由扎德在对模糊限制成分的模糊集论解释中论述,并将其成分分为两类,即直接修饰模糊词的模糊限制成分和说明它们是从哪方面修饰模糊词的模糊限制成分[1]。经过近几十年相关学者研究,对英语模糊限制语概念和涵义进行了不断完善,其中以Hyland发表的《科技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最为典型。Hyland在文中将英语模糊限制语分为了认识形容词、认识情态附加词、认识名词、认识副词以及认识的主要动词五大类。在国内,以余千桦、秦傲松为代表的学者也对英语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其发表的《英语科技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中,对英语模糊限制语概念、功能及作用进行了概述。可见,研究英语模糊限制语,可以有效的为英语教学提供很多的规范和依据,提升科技论文写作质量与水平。
二、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类型
在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类型方面主要包括直接缓和型、间接缓和型、程度变动型和范围变动型四种形式[2]。受科技论文摘要语言的客观性以及英语语用功能特点等影响,缓和型语用形式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变动型语用形式。在四种语用形式使用频率大小顺序为:直接缓和型>间接缓和型>范围变动型>程度变动型。
对于科技论文来说,其摘要部分由于是对通篇文章的整体概括,无论是从逻辑组成方面,还是从语言组织方面都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简明性和准确性。而在英文摘要中应用模糊限制语主要是基于英文语言自身特点考虑,其应用必须是在坚持真值的基础上,既要保持科技论文语言严谨和准确的作风,又要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英语模糊限制语出现频率较高,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出了英语民族的直线型思维模式和分析型思维模式。
三、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法类型
语法,顾名思义,包括词法和句法。英语语言特点与汉语语言特点不同,其表现出一种显性语言,特别是在语法表现形式方面充分体现出了英语单词含义。常见的英语模糊限制语语法类型重要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情态/能愿动词几种类型。由于英语属于名词优越型语言,因此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应用的英语模糊限制语法频率大小顺序为:名词>情态/能愿动词>形容词>动词>副词。
在科技文摘要的引言语步中,作者在叙述研究课题时,会大量地使用情态助动词来帮助动词更好的完成对未知事物的阐释[3]。因此,通过运用英语模糊限制语,科技论文课题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进行了抽象概括,并且使得科技论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加简洁,在意义表达方面更加具有丰富性。
四、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类型
对于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类型来说,主要包括程度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数量模糊限制语、方式准则模糊限制语和质量模糊限制语五种类型[4]。其中,程度模糊限制语常常是诸如rather、almost等之类的修饰语义程度的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是诸如roughly、normally等之类的限定话题范围的模糊限制语;数量模糊限制语是诸如near、about等之类的大致范围或者近似值的模糊限制语;方式准则模糊限制语是诸如results、data等变换方式,以减弱语气来表达作者意思的模糊限制语;质量模糊限制语则是诸如suppose、guess、think等语气含糊、信息不确定及语义留有余地的模糊限制语。
在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类型实际应用方面,其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应用频率大小为:质量模糊限制语>方式准则模糊限制语>数量模糊限制语>程度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
五、结语
总而言之,英文摘要作为科技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其是对科技论文通篇内容的“高度浓缩”,对于读者快速了解科技论文整篇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不断加强英语模糊限制语研究,从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类型、语法类型以及语义类型三方面进行深入,学会灵活运用英语模糊限制语,进而促进科技论文英文摘要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简明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Zadeh L A.A fuzzy-set-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Hedges[J].Journal of Cybernetics,1972(03) :4-5.
[2] 曾瑜薇,胡芳,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J].山东外语教学,2005(02):40-42.
[3] 宋志平,唐邦海,渐变:探讨语法中模糊现象的新途径[J].外语学刊,1991(01):15-17.
[4] Hyland K.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 London: Pearson,2000.45-50.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