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据调查,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普遍存在。波利亚曾经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善于解题”,而“善于解题”的关键之一是“善于审题”。因此,审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良好的审题习惯可以让数学学习更有效。
关键字:存在的问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的作用
说到审题,人们习惯上都会觉得在语文学习和英语学习当中,它们都有相关的阅读理解题,非常考验学生的审题能力。与此同时,数学的审题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据笔者教小学四年级的经历以及统计,学生在作业检测时,因为审题不清导致失分每人平均起码在6分以上。我跟学生算了一笔,期末考试有3门学科,如果每门功课都失分6分,那么3门功课就是18分,学生不禁哗然。换个角度而言,如果学生都能够把因为审题不清的失分全部拿到手,那是蔚为可观的。而且对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事的严谨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一、学生在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审题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题目呈现的多个要求只答其一,或者只答一部分
比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的每课一练13页,解决问题第2题。
小明带了50元钱,他想买一本笔记本和一盒水彩笔,钱够吗?如果再买一个铅笔盒,钱够吗?如果多,多多少元?如果少,还少多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解答了其中的一两个要求就以为完成了整道题目的解答。
(二)没有注意题中的关键字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不能少看或者漏看任何一个关键字,否则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大于”,“小于”任何一个小小的汉字都能决定整道题目的解题思路。
如在这学期课堂作业本中出现的题目:大于0.2而小于0.4的两位小数有哪几个?
这道题目中“两位小数”是关键字,有些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直觉认为是小数就行,结果算出了错误答案:0.3。实际上应该是0.21、0.22…等
(三)题目阅读不完整,直接做题
学生学习到年级中段以后,接触的题目比较多,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做多了之后就会产生惯性思维,思维比较好的学生,往往下笔过快,往往“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例如:四年级的试卷上曾出现的题目:食堂三月份用煤1.24吨,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0.3吨,三、四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在做这个题目时,很多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题意是求四月份的用煤量,结果导致错误。
(四)对题目的细节地方不够重视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细节。而学习数学同样如此,一个正负号决定了某个数字的归属,一个单位影响了它的大小,一个括号就能让一个式子截然不同。
比如三年级的学生在做这道题目: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0㎝,宽是3dm,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
A.150㎝ B.1500c㎡ C.150c㎡
两个数据单位不统一,学生做题时在单位上忽视了单位,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由此可见,审题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审题习惯的培养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呢?
(一)注意力在审题时做到高度集中,思维紧扣试题
同学们在做练习的时候,给自己限定一定的时间,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并且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要有所杂念,也不要做与作业无关的事情。
(二)审题可以按照以下的几个步骤进行
1.粗审题,让自己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做到心中有数
2.重读题,把题目再读一遍,保证准确无误。在做有若干个分题的题目时,可以回过头看一下是否还有些数据以及关系没有用上;对于关键字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
(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数学题目
这里的翻译是指把复杂的语言翻译成简单的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把一些有过多文学修饰的东西翻译成几何语言,进而用代数式或者语言符号来表达。
三、审题的作用
“审题”不仅是一种行为,其实更是一种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审题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首先,通过审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
数学语言博大精深,有着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有文字、符号、图形等。数学语言的互译以来于对题意的准确把握,也就是对审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其次,通过审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审题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促成观察与审题的良性循环。
再次,通过审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的训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审题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辨析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对不同数学问题的辨析与归纳是学生梳理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有比较才会有鉴别。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审题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
总之,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认真审题。才能提高数学学习正确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前吴乡福和希望小学)
参考文献:
[1]刘兼,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
[2] 孟兴燕,浅谈数学审题的方法和策略中学数学杂志(小学版)
[J].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