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张常虹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美名有“蜡烛”、“春蚕”、“园丁”等。总之,人们赋予教师这一职业多彩绚丽的光环。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教育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师收入水平,教师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 尤其是农村教师,由于他们的工作条件差,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焦虑,缺乏精力,自我评价降低,挫败感,厌倦目前工作等。这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把消极的一面有意或无意地辐射给其他人,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难以考量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学校,这样的现象更为严重一些,也就自然把赋予教师的美丽光环衬托得黯然失色。
一、农村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缺乏职业奋斗目标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教会了学生怎样做题,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可以说,如今相当一部分的农村老师受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其中的一部分人对生活缺少激情,对事业缺少精神动力与职业奋斗目标。消极应付的改行又不太现实,不会也不明白怎样才能赢得社会,只好为了生计而在岗机械的工作着。
(二)工作环境艰苦单一
据调查,多数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薄弱,老师们大多起得早,睡得迟,工作单一重复,缺少新意;课量多、作业多、批改细,基本没有业余生活;农村教师大部分长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环境艰苦冷清、简单重复、枯燥无味;没有时间、机会、囊中羞涩,对外面繁华的世界太缺少亲近;老师们交往面狭窄,缺乏活力,外界环境稍不如意就悲观失望,惰性大增,不愿去尝试、不想去创新发展。
(三)奖惩机制变革迟滞
如果在评优选先方面,不改变传统的一些评审机制,是很容易让一些善于玩弄官场权术或耍小聪明的人钻空子。而那些多年位居教学一线、成绩优良的教师却位居人后,严重挫伤了追求进步老师的进取心。因此,使得教育评审机制更开明、更完善、更赢得人心已是当务之急。
(四)人际关系不和谐
因为各种原因,有的老师失恋了;有的老师离婚了;有的老师家庭不和睦;有的老师自己性格内向,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心情压抑郁闷,工作没有进取心,成绩上不去;有些领导、同事不注意疏通同事关系,加上农村有些人爱背后议论,最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有些老师越来越封闭,看谁都不顺眼,甚至自己看见自己都心烦,最终造成工作不积极。
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
(一)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
教师自身要解放思想,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树立教师职业自豪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识大体,顾大局,时时处处做到豁达大度,沉着、耐心和冷静,努力用人格造就人格,用心灵塑造心灵,无限忠诚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来。
(二)提高农村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与弹性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作为农村中学的领导应该在管理教师方面有一些弹性。因此,作为领导应当经常主动走到下属中间,结合实际来解决下属的困难。有些学校,部分领导俨然一副家长制的作风,导致老师见了都躲得远远的,不愿意理睬;还有领导喜欢用潜规则约束人,有些领导不关心下属。处于这样的状态,老师们工作起来也没有了积极性。教师的幸福,也是学生的幸福,更是这个社会的幸福。这也符合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主动学习研究,摆脱俗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如果不研究就会产生厌恶感,没有味道;如果参与进来就会常教常新;农村教师要经常学习实践,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但要自主学习本专业的,必要时还要跨学科学习。多学一些国学经典思想,多阅读一些名著,多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如《百家讲堂》、《动物世界》、《普法栏目》等有意义的节目;坚持每天写一些心得反思,可以是听、看、想、说得来的灵感精华。老师要当研究型教师,研读学生,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课题进行研究,这有利于教师较快地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教师对其自身价值的认识,有利于教师潜在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四)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
考核教师工作,不应以分数为唯一尺度,要综合考察,兼顾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科研等,促进教师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要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要建立公平合理、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防止懈怠情绪的产生。使善始善终者受益,从而杜绝了“有我好处,我就干;没我好处,我就偷懒”的严重功利思想。
(五)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
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把尊师重教落在实处,在全社会掀起一个尊重教师的“教育热”,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要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加以调整,真正地让教师职业成为社会上最“吃香”的职业。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
三、结 语
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地富强、民族地振兴和社会地进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如中国教育报上面的评论文章“师范教育是可以兴邦的”。当然,缓解和消除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绪,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关心支持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要客观而宽容的对待教师的职业倦怠。帮助农村教师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之积极投身于农村基础教育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之中去,从而最终为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王莽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