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田 禹
现代的服装设计需要变化,它可以给服装增加趣味性并提升服装的审美价值。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变化”应用,应该做到“乱中求整”、“平中求奇”,一定不能只是单纯地将符号化的元素应用到设计中,或一味地追求新颖的变化而背离了设计的主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统一”法则层面的应用
“统一”法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统一”内涵的联系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中的“统一”是最基本的法则,统一便是协调。设计本身就是机能、素材、技法三者的统一体,而服装设计涉及到不同的面料、色彩、款式等要素,这些要素有着共同点和各自的差异,服装设计需要将这些多样性的要素统一起来。文化中的统一便是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关于“和”的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和深层精神。
当代社会也是本着和谐统一的原则在发展,人们也是依照和谐统一的准则在工作生活,不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需要明确这一准则,以此要求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服装设计整体和局部式样的统一,对于设计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将这种“和”的思想应用到服装设计之中可以更好的辅助设计达到统一,更好地迎合设计的构思与目的。这些整体和局部在式样统一的前提下,在所选用的色彩或采用的面料等方面保留些许差异,反而能得到创新讨巧的设计效果。但是这些差异都是微小的,色彩即使不同也应该属于同一色系的,面料即使不同也应该选用材质、纹样类似的。在不相互冲突的前提下,让整体和局部式样的统一来辅助设计达到一种新颖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思想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道家提倡:“尊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虑静处下,海涵宽容”,这是对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追求,以此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而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多指人与社会的关系,服装设计可以通过有效的统一调和手段,让穿着者更容易地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进行服装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到设计对应的目标人群的职业、社会地位、身份背景等因素,运用与其相统一的合理服装配色,使人在着装之后能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达到统一和谐。例如,从事户外工作人群的服装采用与大地、树木等自然环境颜色相近的颜色进行配置,在写字楼里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人群的服装采用与工作环境的建筑、办公设施等颜色相呼应的颜色进行配置,从事演艺传媒类工作人群的服装采用与演出环境、演出性质等相符合的颜色进行配置。将中国传统文化里中国国学思想文化的统一和谐内涵融入到服装设计的色彩中,二者达到的统一是创新的色彩统一。
各个学派的思想文化,首先都提及到人自身的统一和谐。老子强调个人修养与自我的建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儒家思想也尤为重视个人自我身心内外在的统一,孔子、孟子都坚持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可见人作为单独的个体本身也是需要达到统一和谐的。那么一个服装设计作品就其本身而言,在与自然、社会统一和谐的前提下,它首先要达到自身在装饰工艺、配件上的统一。在装饰工艺方面,为达到统一可采用相同的工艺手段或相类似的装饰图案,形成与整体设计统一的装饰风格。好比一个服装设计采用了扎染的装饰工艺,那么为了达到统一的效果就不能再采用蜡染等装饰工艺。在一个服装设计中运用到了丝线刺绣的装饰工艺,为达到统一的效果就不能再运用珠绣等装饰工艺。在一个服装设计中采用了手绘的装饰工艺,就不能再采用胶印装饰工艺等。这种服装设计自身对统一效果的追求,在服装辅料和配件方面也一定要做到,小到一颗钮扣的式样、颜色、材质,及其在服装上的位置和排列组合。
国学思想文化中对于统一的最终追求,是一种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境界。能诊释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中的“统一”,最有力的就是服装色彩、造型、材料三者的统一,将三者在同质、类似、异质情况下的调和考虑周全,便一定会得到统一的效果。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国学思想文化是多样的,但统一的思想却始终贯彻其中,将这种统一的思想与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的“统一”准则相互融合,既可以更好地指导“统一”法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还可以使设计出的服装具有中国国学思想文化内涵的意味,为设计增添情趣。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变化”层面的应用
(一)“变化”法则与中国传统文化“变化”内涵的联系
在服装设计中如果不存在变化性的元素,就失去了个性的表达,设计便失去了价值。在设计中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可以使设计具有生动、活力、动感的特性。但是,由于服装材料、色彩的多样化,彼此之间存在着互相对立、相互矛盾的问题,如果变化手法运用不当,设计就会给人带来杂乱无章、缺乏整体性的感受,背离了设计的主旨,更提不上创新了。
在服装设计中的这种变化法则是绝对的,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服饰文化的部分,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受着中国时代的变化、中国人们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等多重影响,中国服饰文化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形成的。那么在研究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服装设计的“变化”法则层面时,完全可以从中国服饰文化中寻找灵感和依托。
(二)少数民族服饰中“变化”的内涵在形式美“变化”法则层面的应用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类型也十分复杂多变。例如,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是肥袍、大襟,袍袖很宽敞,在日常劳作时可以见到男子通常脱出一只袖子露出臂膀,以便散热和调节体温,这样一来,只穿着一只袖子便成为了藏族男子服饰的标志性的着装特点。而这种变化的穿着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给了人们启发,在进行设计时通过转换服装的部位来得到变化的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时装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