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汤显祖戏剧动画为例
1.申宁宁 2.熊俊敏
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其角色的动作设计上多采用了戏曲元素。但采用戏剧题材为动画故事蓝本的动画少之又少,其中汤显祖的戏剧作品改编自动画形式的动画更是匮乏,其作品多以梦达情,梦境的还原或是营造,动画的艺术形式将是更好的表现手法,通过新的传播形式使汤显祖戏剧作品更广泛的流传和继承。
中国动画产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有50多年的光景。早期的动画作品以活灵活现的角色,富有深刻的民族特色和绮丽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征服了世界,也深深的打动了观众。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动画创作几乎是在认识的误区里凭空捏造概念的假象——实质上,我国的动画创作没有体现我们的生活内涵与民族情感。高峻先生看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元素”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从《辞海》上看,“元素”是一个现代用语,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词语“中国元素其实是在今天的世界视野或融入世界视野中用到的中国传统。” 一味的模仿国外动画的叙事模式和商业化的运作,是不能在世界舞台中独树一帜的,中国动画只有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是民族的艺术。
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汉民族艺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说到戏剧,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他在中国戏曲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他的戏剧作品更是脍炙人口。汤显祖其代表作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
一、汤显祖以梦达情的美学特征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梦达情”的夸张艺术手法,和“因梦成戏”的虚构逻辑叙事方式,呈现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美学的美学特征。
“情”是汤显祖整个文学思想的核心。“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行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可见汤显祖最想表达的是情,而情又是最难表达的东西。
“以梦达情”便成了汤显祖的文学主张和表现手法,构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梦”是表现超越现实的自由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可能。《南柯梦记题词》“梦了为觉,情了为佛。境有广狭,力有强劣而已。”《紫钗记》中虽然没有直接写梦,但却有一个梦境化的结局;《南柯记》《牡丹亭》《邯郸记》都是直接来写梦的。明代学者王思任论“四梦”的主旨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挑战表现在“情”与“理”的的对立中,汤显祖强调“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的“情”至上。
“以梦达情”的美学特征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追求婚姻自由、爱情平等的迫切而无力反抗下的一种臆想。其浪漫的梦境描绘超越了现实的物化,脱离了现实带来的无力和虚无感。
二、戏曲元素在动画角色上的应用
动画为主,戏曲为辅的戏曲元素应用。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在这部动画片中,从动画角色、动态、配乐都用浓厚的戏曲元素的影子。《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哪吒闹海》、《神笔马良》等作品中的表演形式都借鉴了戏曲艺术的表演形态,这种把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到动画中,给人耳目一起的视觉感受,从而也烙上了中国风格的印迹。其中《大闹天宫》孙悟空角色的设计就摄取了戏曲脸谱、戏曲动作以及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在孙悟空的动作设计中,也吸取了京剧的动作,例如,他耍金箍棒的动作,借用京剧中耍花枪的动作;《骄傲的将军》中嚣张跋扈的将军的戏曲动作结合戏曲音乐完美的体现出他凯旋而归的自大形象。
这些动画作品也戏曲的表现形式戏曲程式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戏曲不仅仅是它的表现形式需要传承和发展,这也是戏曲动画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动画本身就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新兴形式,如何将戏曲艺术与动画形式结合的相得益彰是戏曲动画发展的难题。2007年,高福安说“将戏曲与动画结合起来,创作戏曲动画系列片是一种创新,有广阔的前景,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传统经典剧,具有深远的意义。”戏曲为主,动画为辅的戏曲动画发展相对滞后。改编自戏曲题材的动画寥寥无几,只有晋剧《凤关台》、越剧《西厢记(全剧)》、京剧《林冲奔夜》等少数动画作品,而汤显祖的《牡丹亭》仅一部就有55出片段之多。戏曲题材丰富,正所谓“杂剧十二科”,由古至今,传奇神话,无所不其及。而这些依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戏剧题材早已和现代的流行媒体脱节,也早被现代年轻人遗忘。可这些视为精神隗宝的戏曲题材如何传承和如何广泛流传才是戏曲动画发展的真正意义。
三、汤显祖戏剧动画的传播价值与局限
汤显祖戏剧题材以浪漫主义爱情题材为主,主张以"情"为基础和核心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自由虚构——"因梦成戏”的美学特征,恰巧与动画没有局限的实现想象力的艺术形式不谋而合。
题材上,爱情为主。爱情本身就是和幻想、憧憬、假想、甜蜜、痛苦等交织在一起的。这样的题材在中国动画尚未分级的背景下,很难成为动画的发展方向,这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牡丹亭》中的游园一梦涉及性爱描写,这一限制级内容又当如何呈现?《牡丹亭》《紫钗记》等作品中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又将如何体现?《南柯梦》中情与理的斗争如何才能引起共鸣?这些问题本身是汤显祖戏剧的美学特征,却已然成为转化为动画形式的束缚。中国政府的扶植下,动画本身担当着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也同时具有寓教于乐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中国动画依然停留在少儿的受众群体上发展,而爱情故事则是面向青少年和成人这样的受众群体的。只为青少年和成人群体服务的动画在日本发展成熟,借鉴发展模式是爱情戏剧题材的必经之路,然而萌芽期的中国动画得不到政府的扶植和政策的倾斜,是十分困难的。
角色上,具有时代背景和民族特色的人物特征。汤显祖戏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为主体。杜十娘——《牡丹亭》中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角色,在封建社会男最女卑的大时代背景下,敢于挑战体系的举动,是女权主义的萌芽;霍小玉——《紫钗记》中恪守诺言的女性角色,在奴隶式婚姻中,伦理道德对霍小玉的毒害和绑架,爱情悲剧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也使得汤显祖的戏剧洋溢着强烈的反封建的斗争精神。这样的人物特征在当下的时代主题中,如何体现时代感成为了角色设计上的局限。
动画角色动作设计以戏曲程式的表现方式展现戏曲特征,《凤关台》中张秀英挥舞鞭子的小碎步出场的踱步动作;《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耍金箍棒的耍花枪动作等都是戏曲程式的表现。
艺术形式上,夸张的手法表现无穷的想象。浪漫主义手法是表现爱情题材的根本途径。“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士奇”只有“奇”才能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牡丹亭》中对人物的塑造就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对梦幻的描写、对冥界的再现、还魂再生的假想又有理想主义的体现。梦作为非现实世界的依托,是纯粹的、想象的产物。抒情、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在表现梦境中应不惜余力的发挥。梦本身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表现出梦境在传统戏曲舞台上本身就有局限,而这种局限以动画形式表现将会得到了最大化的突破。
虽然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动画的形式来表现有一些局限,但以舞台剧形式为主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为丰富传播形式,及对精神遗产的传承及弘扬,切实以当下的时代审美点出发,结合戏曲的艺术性,实现中国动画的戏曲艺术风格。寻求戏曲与动画的最佳结合方式,兼具中国化与国际化并存,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动画。
(作者单位:1.东华理工大学2.江西广播电视台。基金项目: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戏曲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汤显祖戏剧动画为例》(15SK55)成果之一。)
戏曲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汤显祖戏剧动画为例
1.申宁宁 2.熊俊敏
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其角色的动作设计上多采用了戏曲元素。但采用戏剧题材为动画故事蓝本的动画少之又少,其中汤显祖的戏剧作品改编自动画形式的动画更是匮乏,其作品多以梦达情,梦境的还原或是营造,动画的艺术形式将是更好的表现手法,通过新的传播形式使汤显祖戏剧作品更广泛的流传和继承。
中国动画产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有50多年的光景。早期的动画作品以活灵活现的角色,富有深刻的民族特色和绮丽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征服了世界,也深深的打动了观众。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动画创作几乎是在认识的误区里凭空捏造概念的假象——实质上,我国的动画创作没有体现我们的生活内涵与民族情感。高峻先生看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元素”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从《辞海》上看,“元素”是一个现代用语,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词语“中国元素其实是在今天的世界视野或融入世界视野中用到的中国传统。” 一味的模仿国外动画的叙事模式和商业化的运作,是不能在世界舞台中独树一帜的,中国动画只有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是民族的艺术。
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汉民族艺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说到戏剧,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他在中国戏曲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他的戏剧作品更是脍炙人口。汤显祖其代表作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
一、汤显祖以梦达情的美学特征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梦达情”的夸张艺术手法,和“因梦成戏”的虚构逻辑叙事方式,呈现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美学的美学特征。
“情”是汤显祖整个文学思想的核心。“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行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可见汤显祖最想表达的是情,而情又是最难表达的东西。
“以梦达情”便成了汤显祖的文学主张和表现手法,构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梦”是表现超越现实的自由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可能。《南柯梦记题词》“梦了为觉,情了为佛。境有广狭,力有强劣而已。”《紫钗记》中虽然没有直接写梦,但却有一个梦境化的结局;《南柯记》《牡丹亭》《邯郸记》都是直接来写梦的。明代学者王思任论“四梦”的主旨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挑战表现在“情”与“理”的的对立中,汤显祖强调“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的“情”至上。
“以梦达情”的美学特征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追求婚姻自由、爱情平等的迫切而无力反抗下的一种臆想。其浪漫的梦境描绘超越了现实的物化,脱离了现实带来的无力和虚无感。
二、戏曲元素在动画角色上的应用
动画为主,戏曲为辅的戏曲元素应用。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在这部动画片中,从动画角色、动态、配乐都用浓厚的戏曲元素的影子。《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哪吒闹海》、《神笔马良》等作品中的表演形式都借鉴了戏曲艺术的表演形态,这种把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到动画中,给人耳目一起的视觉感受,从而也烙上了中国风格的印迹。其中《大闹天宫》孙悟空角色的设计就摄取了戏曲脸谱、戏曲动作以及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在孙悟空的动作设计中,也吸取了京剧的动作,例如,他耍金箍棒的动作,借用京剧中耍花枪的动作;《骄傲的将军》中嚣张跋扈的将军的戏曲动作结合戏曲音乐完美的体现出他凯旋而归的自大形象。
这些动画作品也戏曲的表现形式戏曲程式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戏曲不仅仅是它的表现形式需要传承和发展,这也是戏曲动画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动画本身就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新兴形式,如何将戏曲艺术与动画形式结合的相得益彰是戏曲动画发展的难题。2007年,高福安说“将戏曲与动画结合起来,创作戏曲动画系列片是一种创新,有广阔的前景,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传统经典剧,具有深远的意义。”戏曲为主,动画为辅的戏曲动画发展相对滞后。改编自戏曲题材的动画寥寥无几,只有晋剧《凤关台》、越剧《西厢记(全剧)》、京剧《林冲奔夜》等少数动画作品,而汤显祖的《牡丹亭》仅一部就有55出片段之多。戏曲题材丰富,正所谓“杂剧十二科”,由古至今,传奇神话,无所不其及。而这些依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戏剧题材早已和现代的流行媒体脱节,也早被现代年轻人遗忘。可这些视为精神隗宝的戏曲题材如何传承和如何广泛流传才是戏曲动画发展的真正意义。
三、汤显祖戏剧动画的传播价值与局限
汤显祖戏剧题材以浪漫主义爱情题材为主,主张以"情"为基础和核心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自由虚构——"因梦成戏”的美学特征,恰巧与动画没有局限的实现想象力的艺术形式不谋而合。
题材上,爱情为主。爱情本身就是和幻想、憧憬、假想、甜蜜、痛苦等交织在一起的。这样的题材在中国动画尚未分级的背景下,很难成为动画的发展方向,这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牡丹亭》中的游园一梦涉及性爱描写,这一限制级内容又当如何呈现?《牡丹亭》《紫钗记》等作品中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又将如何体现?《南柯梦》中情与理的斗争如何才能引起共鸣?这些问题本身是汤显祖戏剧的美学特征,却已然成为转化为动画形式的束缚。中国政府的扶植下,动画本身担当着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也同时具有寓教于乐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中国动画依然停留在少儿的受众群体上发展,而爱情故事则是面向青少年和成人这样的受众群体的。只为青少年和成人群体服务的动画在日本发展成熟,借鉴发展模式是爱情戏剧题材的必经之路,然而萌芽期的中国动画得不到政府的扶植和政策的倾斜,是十分困难的。
角色上,具有时代背景和民族特色的人物特征。汤显祖戏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为主体。杜十娘——《牡丹亭》中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角色,在封建社会男最女卑的大时代背景下,敢于挑战体系的举动,是女权主义的萌芽;霍小玉——《紫钗记》中恪守诺言的女性角色,在奴隶式婚姻中,伦理道德对霍小玉的毒害和绑架,爱情悲剧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也使得汤显祖的戏剧洋溢着强烈的反封建的斗争精神。这样的人物特征在当下的时代主题中,如何体现时代感成为了角色设计上的局限。
动画角色动作设计以戏曲程式的表现方式展现戏曲特征,《凤关台》中张秀英挥舞鞭子的小碎步出场的踱步动作;《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耍金箍棒的耍花枪动作等都是戏曲程式的表现。
艺术形式上,夸张的手法表现无穷的想象。浪漫主义手法是表现爱情题材的根本途径。“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士奇”只有“奇”才能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牡丹亭》中对人物的塑造就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对梦幻的描写、对冥界的再现、还魂再生的假想又有理想主义的体现。梦作为非现实世界的依托,是纯粹的、想象的产物。抒情、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在表现梦境中应不惜余力的发挥。梦本身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表现出梦境在传统戏曲舞台上本身就有局限,而这种局限以动画形式表现将会得到了最大化的突破。
虽然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动画的形式来表现有一些局限,但以舞台剧形式为主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为丰富传播形式,及对精神遗产的传承及弘扬,切实以当下的时代审美点出发,结合戏曲的艺术性,实现中国动画的戏曲艺术风格。寻求戏曲与动画的最佳结合方式,兼具中国化与国际化并存,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动画。
(作者单位:1.东华理工大学2.江西广播电视台。基金项目: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戏曲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汤显祖戏剧动画为例》(15SK55)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