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马 君 分析我国普通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现状,探究我国当前“双创”教育体制下存在的不足,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加大普通高校“双创”教育投入、强化普通高校师资团队能力以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业的对策,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完善我国普通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事业。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可以看出,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动力。
一、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一)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所谓创新,就是用独特的思维提出独到的见解,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等,以满足社会需求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能够控制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是思路,而创业需要创新的思想作为支撑,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全新的组合,从而获取更高的劳动价值。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个人首创和冒险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与管理技能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素质的途径。
(二)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出有创新思维,有创业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首先,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更高的优势,它引领大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大学生首创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业,锻炼独立的工作能力,使毕业后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更能推进高校的教育改革体制,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使高校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在鼓舞学生创新的同时自我更新,不断发展。其次,对于社会来讲,搞好“双创教育”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的就业困难问题,大学生创业,不但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给更多的待业、失业人们提供机会。
二、我国普通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多层次和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要求、社会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综合分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支持缺乏
当前,大多数普通高校由于缺乏资金上的支持,并没有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建立系统的组织机构。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我国普通高校的教育课程体系并不健全,创业课程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加上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还比较落后,目前,一些普通高校只开展了像“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类似的大学生创业模拟训练项目,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有关于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但这些竞赛及课堂教授的方式只能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模拟的实战对抗,而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因素在竞赛和实战模拟当中不能被全部地表现出来,没有亲临“战场”的感受。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薄弱
当前,普通高校几乎没有专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是高校毕业的博士,或者博士后留校任职,他们几乎没有过企业的实习或工作经历,也没有受过专业的企业培训,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经验,课堂上照本宣读,内容干枯。此外,高校设置的创业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仅理论授课的缺陷,有的学校设置了实验或者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基地等,但是这都只是课堂的理论学习和简单的实战演习,与真实企业环境还相差很多。
(三)学生观念难以转变
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大多数毕业学生更喜欢稳定一点的工作,更多人的选择是在企业中寻求一个落脚地:进国有企业做一份标准的朝九晚五的常规性工作,或者在私企、外企重复每日相似的工作拿着一份比较满意的月薪、年薪等等,总之,只有少数大学生会选择创业。因为,相比于企业的工作,创业存在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资金还是经验都很匮乏。调查中,好多大学生表达出这样的想法:如果选择创业,为何不高中毕业或者更早地开始呢?大多数学生觉得,大学毕业再去创业似乎是浪费了大学的时光,毕竟,创业不需要文凭,所以应该越早开始越好,等大学毕业就有点晚了。而一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也考虑到了创业资金来源的问题,这也成了大多数想要创业的学生的第一道门槛。
三、解决普通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进一步给予普通高校大力支持
由于政府专项资金倾向性投入重点高校,相对来讲,目前重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得到较好的发挥,取得的成果也相对可观。相比于重点高校,普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当中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因此,为解决这种落差,首先政府应该给予普通高校更大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支持以及项目来源的支持。其次,可以通过“一帮一”的方式,即重点高校协助普通高校,提出了改革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为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采用“校企”协同作用
高校应该快速培育一批专业化、具有企业经验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选择聘请兼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指导教师,采取校企双方合作的方式,建立企业内部的小课堂。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可以选派有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创业实践,或直接派到企业兼职,让教师更多了解当前市场形势,丰富企业中的实战经验,更加专业地引导学生。
(三)普及教育,给予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支持
排出学生内心的顾虑,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高校应该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与企业参观模拟演练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灵活性和独创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其中真正学有所得,获得启发。与此同时,国家也应该给予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更高的支持。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但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些政策知之甚少,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潜在的创业群体获得更多的信息。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基金项目:辽宁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JG14DB322,面向服务的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