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张 靖
作为自媒体,微信的传播功能及特点,强烈地吸引着大学生群体,并逐渐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微信的传播特点使得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好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微信管理制度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信使用观等应对策略,使微信能够积极发挥积极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数字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自媒体微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应用,并伴随公众话语权的需求刺激而在公众间得到了追捧。作为自媒体,微信的功能及传播方式,强烈地吸引着大学生群体,并逐渐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对大学生的学习、社交、资源、信息等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与此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一、微信的传播特点
微信 (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也逐渐普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微信短时间内的如此普及与其客观特性发挥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微信的传播特点有三个:
(一)传播方式更多样
人们在使用微信过程中,不仅可以进行文本传输,更可以通过发送图片、表情、视频、语音等方式进行交流,使得传播的内容更具生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直接、更亲切,增强信息的至关感受,提高信息的传播质量。同时,微信还支持多人聊天功能,为多人的即时通讯交流提供平台。微信还有一些特殊功能,如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可以使用户得到与陌生人交流的体验。
(二)传播有效性更高
手机是用户随时都会携带在身上的工具,借助移动端优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消息,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微信建立起来的人际网络是一种熟人网络,遵循信息的“一对一”直线传递,更有针对性、更精准有效。微信还具备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将其他APP平台的文章、视频、音乐分享到朋友圈,实现好友间的信息共享。微信的公共平台功能,可以使集体或个人通过公众号为添加该公众号的受众接收到即时发送的信息,集体或个人可根据宣传需要定期发送固定领域的信息,受众也可通过浏览公众号的推送消息,获知信息。微信的诸多传播功能不仅大大扩展了信息传播的横向纵向空间,更以娱乐性、大众化保障了相关思想文化信息的有效性传播。
(三)传播互动性更强
传统的传播方式通常是逐级的、自上而下的,微信的传播方式摆脱了这种方式,呈现网状、集合裂变式的传播结构。微信具有添加好友、关注公众号、朋友圈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公众号进行关注,也可以通过添加好友、加入微信群等功能,形成自己小群体。公众号定期推送主题信息,朋友圈具有发布信息的功能,微信群中也可以接受别的群友发来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完全公开的,并且可以通过信息交流意见与感想,在朋友圈自由发表评论,人们在这其中成了事件的参与者,这大大增强了用户与媒体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
二、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不仅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平台,然而,微信的特色功能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微信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满机遇更充满挑战。
(一)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在信息传播发达的现在,课堂教学、一对一谈话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公共的传播交流平台,微信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准入门槛,不仅容易上手,更是具备便捷、只能等特点,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又多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微信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并可以通过信息以及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心理变化,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与沟通,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中,帮助大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通过微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需受场所和环境的影响,高效的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理论与政策,通过微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教育方法还是教育手段都是突破性的改善,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二)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微信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微信具有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立体化传播方式,以及分享、定位、朋友圈等服务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互动的交流体验,这不仅扩大了大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信息交流量,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使大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交愿望不断增强。但微信在使大学生社交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侵占了他们更多的业余时间,他们将更多的业余时间放在了手机上,每天去微信上“看一看”,去“朋友圈”“逛一逛”,已经成为大学生每天的习惯,这种对微信的过度关注甚至沉沦,使大学生对网络社交逐渐形成依赖,在现实生活中社交瘫痪,与他人越来越疏远。长此以往,容易妨碍现实问题的解决,形成封闭的性格。另外,由于微信信息零门槛、随意化、私人化、“把关人”缺失,使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无障碍地在微信里传播,很多不良信息很容易通过微信渗入我们的生活。大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好奇心强,对信息缺乏警惕性和辨别能力,若遇到负面的、不良的信息,很容易对其的思想造成影响,造成认知偏差和价值偏离,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产生动摇甚至误入歧途。此外,通过微信朋友圈可以将穿衣、吃饭、交友、聊天等生活内容展示给好友,在满足了当代青年“爱晒”的同时,更是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
三、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微信管理制度建设
就目前微信管理制度建设而言,仅仅是在网络舆情的相关管理制度中有涉猎,很少有单独制定的管理制度。当前微信传播的普及使得对于微信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迫在眉睫,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微信传播的监督、管理和规范。高校要充分发挥管理监督作用,对于以学校名义、校内师生社团或个人建立的微信平台强化管理,建立大学生微信信息交流以及意见反馈的制度,规定微信平台发布内容的范围、权限,做好正面信息的引导和不良信息的过滤,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收集、分析和管理学生使用微信的相关信息,建立大学生的微信管控制度和舆情信息研判制度,做好微信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完善大学生
微信应用的外部法律环境。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获取、认知和批判,以此为基础通过再加工,对媒介信息重新利用的能力。微信的逐渐普及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信息量也随之增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若不与时俱进,不能驾驭微信的运用技能,就会造成不能够及时发现微信中产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师生之间交流不默契,甚至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更新观念,紧随时代的步伐,树立“微时代”的媒介素养意识。这其中需要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微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须媒介之一,随时通过微信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并合理引导微信上的各种信息,并能够利用微信拓展自己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增加话语权,运用健康、科学、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进行互动与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微信发起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虚实结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信使用观
微信的低门槛、高互动使得微信的传播内容鱼目混杂,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微信使用观,理性使用微信,能够合理地调节和控制微信使用行为,使得微信的使用不影响日常的生活、学习,认识微信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控制的行为,并合理的利用微信达到合理交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微信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大学生对微信信息的独立思考、消化、吸收和批判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强化微信犯罪的宣传力度,坚决抵制利用微信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与此同时,应强化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利用微信的过程中,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受到侵害。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