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些年来一些经济大案要案的出现,如“红会善款被挪用”事件、“秦皇岛小官巨腐”事件等,这些经济大案的发生虽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深究其原因无不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严重缺失,才造成了这些性质恶劣的经济案件时有发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我们急需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加上一道保护罩。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快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步伐,为单位的经济活动保驾护航。
关键词:行政事业 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所需的控制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实现控制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对象为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一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二是合理保证单位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三是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的有效性;四是有效预防腐败和舞弊问题的出现,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缺乏全面性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单位内部经济活动梳理不够详细,内部业务机构设置不合理,未设置单独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没有建立起财会、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收费管理等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另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监察部门。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乏对“三重一大”事件的内部控制措施,单位针对部门内部的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应制定专门的内控措施,没有充分发挥财会、内审、监察等部门的应有作用。
3、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缺乏制衡性
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现为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实行财会部门重要岗位的定期轮岗制度或采取相关控制措施,防治舞弊问题的发生。
4、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缺乏适应性
内部控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实行,但也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单位内部业务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不断补充、修改完善。
四、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
近些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正所谓多了一份程序,多了一份制约,才多了一份安全,多了一份保障。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无疑就是为单位的经济活动加上了一道安全的门锁,更是悬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头上的一道紧箍咒。好的单位是制度管人,不好的单位是人管制度,这正是衡量一个单位内控是否达到内部控制目标的真实体现。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的内部控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所涉及业务和事项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单位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要纳入到内部控制范围之内。内部控制要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过程,可以充分起到预防性、检查性、纠正性、补偿性四方面的作用。
2、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让相关工作人员全员参与到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中来。单位应把好人员进门关,把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人和用人的重要标准,确保内控关键岗位人员具备与工作相匹配的业务能力和资格。
3、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在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单位应定期对单位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评估,依据风险变化的程度和方面对单位内控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4、针对单位经济活动中各项业务的不同性质,单位应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部监督部门应定期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绩效评估,切实保证每项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检查监督作用,避免单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未能有效防范舞弊和腐败的产生。
5、通过单位内部控制获得有效信息,相关工作人员应履行控制职责,通过相关信息传递的渠道及时传递,相关工作人员应有向上传递重要信息的渠道。
曾经有人说单位的失败都是由内部控制的失败引起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单位经济活动达到预先的目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避免各种错误和意外的出现。内部控制能在最大程度上对单位资产起到保护作用,将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发挥作用,与单位的领导密切相关。内控制度的执行起来使得单位财务和管理决策人在行驶权力时多了一份制约、多了一份提醒、多了一道程序,才使得单位资产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单位的管理决策多了一些谨慎,也为单位经济目标的实现多了一份坚实的保障,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柳光强;田文宠;;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公共部门内部控制探讨[J];财政监督;2011年35期
2.施巧灵;;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