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语在福利机构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
白冬冬
手语是聋人相互交流的基础,也是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广泛开展,手语的使用范围不再只局限于聋人;越来越多无语言能力的人更加的需要手语。我将从福利机构特殊教育的角度对手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福利机构特殊教育班是我国特殊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教育对象为生活在机构内的孤残儿童,孤残儿童的年龄范围在0—18岁之间,都存在不程度的残疾、障碍。这些孤残儿童由于身体残疾、生活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都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失语症等言语发育障碍,对这些孤残儿童进行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有资料显示,福利机构98%的孤残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障碍,且呈现出多重残疾的特点,在对孤残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的特殊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与存在沟通障碍的孤残儿童进行交流的需求。由此启发了我们,确定运用手语对存在沟通障碍的孤残儿童进行教育。
存在沟通障碍的孤残儿童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手语,他们和健全儿童学习和使用有声语言一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和表达自己的需求;教师能在手语的运用中,了解孤残儿童的需求,更好的对孤残儿童进行教育;同时手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也是孤残儿童与教师之间感情培养、交流互动的一种工具;因而,熟练的使用手语对存在沟通障碍的孤残儿童进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及特殊培养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儿童福利机构中特殊教育的开展,目的在于能够使孤残儿童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完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目标的实施需要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福利机构中大部分孤残儿童都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手语的利用是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手段;在与孤残儿童的活动中,教师的手势语可以使有声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从而吸引孤残儿童的注意力。
下面我将列举福利机构中较常见的儿童残疾障碍,并对他们进行的教育加以简要说明。
一、语言发育迟缓儿童
这里所指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是指智力正常的孤残儿童,但儿童言语发育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说话晚、发音不清等;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由于从小被父母遗弃,从出生开始就缺少了人生中第一任老师—父母;保育员是孤残儿童最初接触的“亲人”,但由于保育员工作职责、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仍旧不能对孤残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语言刺激;加之机构内生活环境有限,导致孤残儿童不能像同龄的正常儿童一样获得丰富的语言刺激;从而使他们产生了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
手语有一定的语言指向性和趣味性,在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在要求其说出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形象手势语来帮助儿童理解事物,手势语是利用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交往的一种表达系统,手势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动作的不断变换还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为促进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创造条件。
二、学习困难儿童
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都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自闭症儿童表达自己的需要时有困难,对他人的提问无响应或重复别人的话;智力障碍儿童发音或语言使用迟缓,发音吃力,有的儿童甚至不会开口说话。在对他们进行教育训练时,还要充分的利用手语语言指向性的特点,让他们熟练的运用手语(形象手势语),帮助他们理解事物,当他们学会手语动作后,还能够利用手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弥补他们不能说话、说话吃力的缺陷。
三、言语障碍
这里所指的言语障碍主要包括:唇腭裂、口吃、失语症等。唇腭裂儿童由于构音系统(唇、腭等)发育不全,导致其可能出现正确发音困难,在学习说话方面较缓慢;口吃、失语症都是语言表达理解上存在困难;对于这些不能发音、发音不清的孤残儿童,在对他们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同时,恰当的使用形象手势语能够帮助他们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当他们学会利用手势语后,还能够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发展。
四、脑瘫儿童
脑瘫儿童,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脑瘫儿童是福利机构中较常见、数量相对较多的儿童,对他们进行教育需要本着“医教结合”、“康教结合”的理念进行。脑瘫儿童一般存在发音不清、不能说话、说话停顿、拖拉等现象,形象手势语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生活教学中,帮助脑瘫儿童学会使用固定的手势、动作,来代表其所要表达的内容,长此以往,教师与脑瘫儿童之间就会形成约定俗成的手势动作,相互之间能够理解配合的非常默契;手语的使用要求在胸前进行,那么对于脑瘫儿童保持中线位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手部、表情及身体的动作配合还能够促进脑瘫儿童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明确、精练、自然的手势语虽然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但是,手势语使用并非越频繁越好,运用手势语要讲究技巧。教师需要与孤残儿童之间建立起信任感,在放松的环境中使用恰当的、固定的指示手语来作为辅助,还要根据教学内容、交流的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喜好,确定适合每个儿童的强化物,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使用,教师才能自如的使用手语来传情达意;手语在福利机构特殊教育中的使用并非一个单独的训练课目,需要融合感知觉、肌肉运动、认知等多方面知识,更需要融于丰富的生活,融于爱的群体之中。因此,需要对手语的传递者(教师、保育员、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进行专业的培训,需要对孤残儿童进行训练指导。还需要教育、医疗、康复、养育等部门的多方配合。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手语在福利机构特殊教育中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