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兴网络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包宝柱
新兴网络这一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发展和应用,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使人们思想观念的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和便捷,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更加开放、快捷的全新环境中,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新兴网络媒体的多元性、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虚拟性、更加自由和不可控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体这个有效平台和新载体,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兴网络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新兴网络媒体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某种意义上,新兴网络媒体改善了高校育人的校内环境。新兴网络条件下,网络信息传播更加自由,大学生的自主性更加突出;网络信息的互动性更强,教育主客体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互动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大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更丰富、更生动。新兴网络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更加广阔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也可以通过新兴网络媒体主动、快速地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及时与大学生在网上沟通和交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产生实效,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新兴网络媒体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兴网络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窗口。随着新兴网络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新型网络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大学生可以在内容丰富的新兴网络媒体上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同时新兴网络媒体大大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新兴网络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渠道
新兴网络媒体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之上出现和影响的新的网络媒体形态。它能存储大量信息而又灵活、快捷的传播信息,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观、更深入。同时它还可以实现数字媒体、触摸媒体、4G网络、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视频、图像音乐、电话会议、飞信业务、QQ群、网络论坛、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形式传播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渠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因素。
二、新兴网络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兴网络媒体导致了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也是主导价值观念。新兴网络条件下,互联网信息的传递和交互更快、更便捷、更不受限制,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更容易传送到大学生面前。新兴网络媒体对主导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受到影响。在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通过新兴网络媒体怎样加强主导价值观的教育,如何利用新兴网络这个新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现实性重大课题。
(二)新兴网络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挑战
在新兴网络条件下,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日益消除,固有的教育观念遇到了严峻挑战。新兴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娱乐空间比较大,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的上网浏览、打游戏、看视频等。这种新兴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丰富性和使用便捷性使大学生自控性差的弱点放大,使大学生更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从而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唤起学生的好奇、兴趣和热情,使受教育者学会创新、学会参与教育的过程。怎样利用新兴网络媒体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新兴网络媒体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手段的革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的现实问题。
(三)新兴网络媒体使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渗透有隙可乘
一方面新兴网络使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宽,接触面更广,接触的观点更多;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在这种新兴网络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敌对、反华、分裂势力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制作、发布和传播信息,宣传与我国主流政治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文化,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价值观输出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推行它的西方价值理念和伦理思想,并实施分裂活动。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十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引导、教育、监督和管理。
(四)新兴网络媒体影响大学生的生活、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
新兴网络媒体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网络病毒”、“网络木马”、“网络黑客”和“网络垃圾信息”也同步而至,各种“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现象日趋上升,那些混杂和充斥着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欺诈、迷信、恐怖等不健康的信息和文化毒素,以及敌对分子散布有关分裂民族、教派、种族的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和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等反动内容将通过新兴网络媒体随时随地给大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严重危害了网络生态,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这无疑会令大学生产生诸多的困惑和迷茫,进而抑制其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导致大学生个体道德水准和群体道德水准的下降,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作者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font-style:normal;font-size:10.5000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