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禅的交融
——论日式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齐媛园
随着国际文化的渗透,中外文化交流随之深化,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隔,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日文化的交融,造就了中国园林艺术在日本生根发芽,从而形成独特的日本园林艺术。反观日式园林对中国园林,尤其是中国现代园林在设计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日式园林在中国园林的设计与应用两方面来浅析和具体探讨。
一、中式与日式园林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园林是一种“情”的渗透,园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它如同立于闹市之中的世外桃源,这种地位与功能,直接决定了中国园林中“情”的渗透。
中国园林有着三千年的历史,全部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及后期。
1.生长期
古代园林生长期相当于殷至汉四朝。皇家宫廷园作为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呈现出整体粗放的风格,这种园林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
2.转折期
园林转折期相当于魏、两晋、南北朝。宗教的盛行使造园活动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山必宏大,峰必高峻,人文景观逐渐渗入自然风景,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
全盛期相当于隋、唐。在隋唐帝国恢弘的时代背景下,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盛年期,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借景抒情,注重意境的表现,造园添石巧得自然之趣,故称之为唐宋写意山水园。
4.成熟期及后期
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园林的发展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境地。两宋时期,受当时社会儒学的影响,园林的风格逐渐转变为清新精致。并吸收少数民族及西方国家的建筑风格,形成世界独有的园林风格。而此时江浙一带经济繁荣,园林由唐代的写意山水发展而来,盛极一时。
到近现代,是中国变革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中国在这个阶段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园林的功用由古代的供豪奢贵族游艺休闲,转变为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求的大园林。
(二)日本园林的发展
日本园林是一种“禅”的融合,佛教“空”的境界,大大影响了日本园林造园风格。人们采用极简的手法和材料去营造园林,表现广大无垠的自然世界和内心幽幻的宗教世界。日本枯山水庭院将纯净、抽象推向了极致,使“禅”的境界深刻而融合其中。
日本园林历史发展相当悠久,可分为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1.古代园林
古代的皇家园林,环池交错,墙篱纵横,池岛齐备,更有各种动植物,和纯供观赏游戏的设施,早期的日本园林建制成熟,设施时髦。
2.中世园林
中世园林时期整个日本社会的动荡,使人们试图远离尘世的不安,遁入佛家世界。寺院园林由此大盛,将日本园林的主题完全推向了“禅”的阶段。
3.近世园林
近世的日本,人文精神的发展,园林渐渐显现出中国传统儒学的味道来。
4.现代园林
现代的日本园林,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与工业化、城市化接轨,这一时期的园林创作由私有园林改为公共园林,更加适应了现代园林的需要。
二、日式园林在景观设计中的常用设计手法
(一)植物配置
在日式的园林中,植物的种类并不繁杂,透着伤情的风格确立了基本的日本园林植物配置。在传统的日式园林中,植同一院内植物品种不多,常以一两种植物作为主景,如松、柏、铁树,再用另外两种植物点缀,如樱花和红枫,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形式简洁美观。往往能通过较少的植物,形成丰富多变的美,结构均衡的各种空间,这样就既突出了植物本身的自然形态,又可突出空间自身的特点。
(二)水景配置
日本的海洋性气候,孕育出顺应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学和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在日式园林中水景中,通过微缩水景来追求宁静细腻,使之与整个环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同时,通过灌木、苔藓、石头的辅助表现山水,通过象征手法,充分体现自然景观的尺度,使之完美契合于整个园林之中。
(三)石景配置
石景的配置,对日本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宗教象征意义。日式园林的岩石应用,大多采用花岗岩、片磨岩等,及浅色系的沉淀性岩石。由于石块呈不规则状,铺设时设计师往往着重加强石块之间的呼应与协调,而与整个环境取得一致,从而使石块的组合既起到园林画面焦点的作用,又很好的陪衬出其他景观,往往能够成为整个空间的焦点,紧扣主题。
在日本园林禅宗思想中,沙砾作为圣洁的化身,经过耙出纹理,可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用沙石的纹路表现波纹,是日式园林中沙地的常用设计手法,这样既能使平整的地面层次丰富,又能充分体现出日本这个临海国家的特点,将海洋化有形为无形,彻底融入整个园林当中。
三、日式园林设计元素在鸣放宫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鸣放宫位于长春市牡丹园西北角,是日本神武殿旧址,是一个较为传统的日式园林建筑,让人第一眼看到,首先想到的,便是日本一望无际的蜿蜒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丘陵海岛。
岛国的地形地貌特征早就了日本园林枯山水的设计风格,形成了白砂、枯山的园林特色,在整个园林中,每一个小景都遵循曲线的布置原则,整个园林的每一个景区都如一群星罗棋布的海岛,分布在园林中。
纵观整个园林,每个景区的串联都采用了类似“海岸线”的曲线方式,使整个日式园林更贴近自然,通过对仿佛融入浩瀚的大海中的思维方式,使居住在闹市中的人们更加贴近自然,享受园林中的“海岸”。在园林的植物配景中,所用植物也并不丰富,大量采用的松柏,以及苔藓等地被植物,于枯山水之中透出一点生机。
四、结论
日式园林中“禅”的情怀,“空、净”的基调是日本园林的主题,随着历史进程的变化,传统园林的元素在不断改善,以适应现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及心理状态,而我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提取传统元素,根据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状运用于景观设计当中。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境,吸引专业性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工作。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通过专业化的学习,提高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组织者要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进行分类登记管理,以及活动的性质,挑选合适的志愿者参与不同的活动。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