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6-07-07 23:11:01        发布人: 王 燕         浏览次数:425 次

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价值

                          王 燕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本文着重针对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出现的困境而提出浅薄的见解,期望在实现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提供微薄之力。

一、浅谈传统文化及其传播价值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解读

传承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对传统文化很难下精确的定义。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都具有宽泛性和粗略性。

谈及传统,高校学生总是联想到“封建保守”、“固步自封”等词义,其实这是可以纠正的。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传统,而不是把传统固定在某种既定的框架中。因此,传统文化也是流动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起到促进作用的,值得传承和具有生命力的文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

传统文化传播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具体的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更是把传统文化上升到体系的高度,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而必须突出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作用,加强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现状

(一)对于高校传统文化传播的调查

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实现。以广东某一师范类院校和少数综合性院校为对象;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和传播方式为内容研制了调查问卷,总数为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对以上内容作为凭据并进行客观分析与判断。

(二)当前高校中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

1.从感性认知层面来看,该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态度

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总体上持肯定的态度。65.6%以上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有76.5%以上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正发挥着作用。而在对传统文化的后继发展的认识上,85.8%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仅有3.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由此说明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方面,大学生在认识上还是给予了肯定。

2.从理性认知层面来看,传统文化传播的效果不理想

从调查结果的统计情况来看,学生总体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理想。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表示不了解或是仅仅粗略听说,非常了解的只占8.6%。这说明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中并没达到理想效果。从性别对比看,女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占66%,而男生只占34%。从专业对比来看,文史类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占62%,而理工类只占38%。

3. 从实践上看,传统文化缺乏有效的传播方式

从学生所获得的传统文化途径来看,主要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如对仁义孝忠等传统美德的认识与情感,39%的学生表示是自小耳濡目染形成的。在问及学生是怎样了解到传统文化时,有45%的学生回答是电视,有21%的学生回答是互联网,只有15%的学生是通过书籍接受到传统文化。70%的学生表示学校教育中很少涉及传统文化。从学校的组织与活动开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明确表示所在学校并没有类似组织或从未听说有这样的活动。

三、促进传统文化在高校有效传播的思考

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是一种潜在的价值,只有以有效、合理的方式在高校传播,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一)培养高校学生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精神

高校学生是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传统文化潜在价值的实现需要依赖高校学生有着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精神。自觉学习传统文化是对其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把握,并应用于实践,突出自觉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

培养高校学生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精神,要意识到:第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引人深思。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深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第二、社会主义文化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并与社会主义当前实际相结合,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活力。高校学生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整合和重构自己的传统文化。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营造高校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尊重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是高校师生必须达成的共识。很多学者都认为,如果一味的对传统文化进行置之不理,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高校应该提高学生的兴趣点,把学习传统文化提上议事日程,调整或重组现有的课程结构。多设置文学、哲学等作为课程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举办讲座、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让高校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使高校师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以上种种措施中,高校领导和教师应以身作则,争取把营造高校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落到实处。

(三)在高校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如何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高校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日益更新。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惩恶扬善的题材制作影视作品;另外高校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以短信的方式下发到学生的手机,方便易查;做到教育性和兴趣性相统一,达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传统文化。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要进行谨慎的筛选和理性的分析,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总之,传统文化在高校有效传播这一课题,不论是从个体教育还是构建文化强国都意义深远,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而且要寻求一切可能的途径和方法来完成。这不仅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作者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