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析儒家文化的复兴
发布时间:2016-07-13 22:01:58        发布人:邹 艳        浏览次数:335 次

浅析儒家文化的复兴

邹 艳


当代儒家文化的现状在日益发展的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随着世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提出复兴儒家文化是必要的、可行的。从儒家文化的自身的优越性和其伦理价值及其行为准则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规范来看,体现了复兴儒家文化的必要性,结合现实、面向未来,进而探析儒家文化复兴的途径。

   随着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受西方文化和外来思潮等冲击,儒家文化备受挑战。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中“人本主义”“天人合一”等这些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历代统治者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儒家文化中的精髓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及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把握住儒家文化,才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形成本民族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传统文化,把握文化话语权、主动权。

   一、儒家文化复兴的必要性

当代儒家文化的现状正如日益发展的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随着世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虽然境遇危机四伏,困难重重,但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内含和深刻的人生道理,也足以在当今立足。下面从儒家文化自身的优越性和儒家文化与当今中国社会的紧密融合两方面来分析儒家文化复兴的必要性。

(一)从儒家文化自身来看

   首先,究其起源和发展来说,儒家文化从西周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先秦时期焚书坑儒走向没落;又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正统思想;后经魏晋隋唐时期,与道教、佛教三教合一,受到挑战;而不论宋明理学还是近代以来的维新变法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五四运动后反孔反儒。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儒家文化依然在跌宕起伏中绵延至今,可见儒家文化乃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源头,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占主流地位。

   其次,儒家文化可以根据固有时代特征而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以至于我们提到国学,提到传统文化,会首先想到儒家文化。

   再次,儒家文化倡导不走捷径,不卑鄙,不搞阴谋,主张君仁臣义,父慈子孝,夫妻尊重和顺,朋友言而有信,这是和平年代的中国治理社会,使得社会有序发展、安定团结的优质文化,指导人际关系的规章。

   (二)从儒家文化与当代生活来看:

   首先,儒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体现在当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伦理道德方面:在儒家文化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孔孟之道,也就是“仁”和“礼”的思想。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通过个人的“克己”以达到“复礼”。“仁”,即爱人、仁政,“礼”就是秩序,随时代发展而内涵也发生变化。因此后来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仁政”等思想。特别是小农经济时期形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虽然“君臣父子”的传统价值观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形成的“忠孝”文化,从而指引百姓对国谈忠,对家谈孝,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共同价值共识和价值传统,对现代中国有深远意义,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2.教育方面:主张首先要对个人进行教化,提倡“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主张科举取才,强调通过学习和考试竞争来取得社会的成就和地位,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孔子对教育重视的体现,同时也是当代教育中激人奋进的有力口号。

   3.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儒家文化强调政治和谐,虽然过分夸大了道德手段的作用,但它为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进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性的观点,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首先,儒家提倡“民本”思想,认为人民群众始终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需求是一致的,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与存在的根本;其次,儒家的“民贵君轻”、“庶人安政”等重民、富民、爱民思想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儒家文化宣扬仁义礼智信,讲求大同社会,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创建又不谋而合。

   4.为人处事方面:儒家文化中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当代中国及后世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有启迪意义。儒家注重道德以及维持人际间的关系,有一整套的礼仪规则,这些都是有利于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

   5.外交方面:我国当代外交思想与实践仍留有中庸之道影响的印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求同存异”,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方针求同存异与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实际并无二异,即君子能和谐共处,以自己正确的思想纠正他人错误的思想,使一切做得恰到好处。但不盲目附和,可以保持不同。中国外交当然要把中国国家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上,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体现出重感情、亲朋友、讲诚信、帮穷国和邻国的伦理道德取向。

   其次,儒家文化的复兴,体现在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而复兴儒学也是响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当代中国复兴儒学运动风靡大江南北,乃至遍及世界各地。

   1.国家方面:世界各地陆陆续续建立起400多座孔子学院,席卷了世界各地,这足以显示儒学的魅力不是那么容易磨灭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尚属首次;习近平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到孔子研究院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此强调重拾传统文化。

   2.社会方面:传统文化标语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用于调节人际关系与规范个人行为规范;学校中,孔子像的设立,孔子是我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人物,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的伟大在于他对我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东亚的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与儒学复兴有关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国学热”,国学进校园,国学诵读及比赛,国学从娃娃抓起,显而易见,当今社会对儒家文化的重视,而儒家文化对当今中国来说具有新的意义。

   3.组织方面:国内外以儒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连绵不断、影响深远;以儒学为主旨成立的协会、组织、研究院、研究中心等遍布全国;各种名目的儒学论坛和国学讲坛风起云涌;民间修复孔庙、文庙,办孔子学堂,祭孔等行动蔚然成风。

   二、儒家文化复兴的途径

   儒家文化规范是适应当时社会要求的。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儒家文化的某些积极因素,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其价值,但是对这种价值的讨论只有建立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才具有其现实的意义。现代社会奉行的是市场经济,追求的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原有的家族观念也逐渐让位于个人理性,个人领域与公共领域有了明显的区别。儒家文化要实现其现代意义,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中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端正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

   现代社会是一个流动的全球化社会,各种思想不断交织碰撞。在相互比较交流中有人产生了文化上的妄自菲薄心态,将中国的贫弱完全归咎于传统儒家文化,主张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西化。这种态度不仅无助于中国的富强,反而加速了自身民族文化的消亡,民众将丧失文化认同,建立在文化认同上的民族共同体也将分崩离析。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儒家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落后的内容,这些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落后因素,我们是要坚决批判,摈弃的。但是儒家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其精华已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中,儒家文化中的合理因素我们应当加以继承弘扬。儒家文化要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价值,关键还是在于我们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实事求是地看待儒家文化。

   (二)加强儒家文化的吸引力和约束力

   现代社会推行的是市场经济,与传统单纯的农业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关系趋向复杂,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中一些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消极因素也逐渐为人们知晓。增强儒家文化的感召力,就需要抛弃儒家文化中局限性部分,突出具有现代价值的普遍适应性部分。如“仁爱”与“诚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依然具有其现实意义。儒家伦理为人们接受的同时,现代意义的实现也离不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伦理道德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制度层面上加强伦理道德的约束性作用,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惩罚肆意践踏道德准则的行为,劝阻人们不要作恶弃信。法律与道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基点,缺一不可,道德上的感召,能够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守法公民,而完备的法律制度,在包含丰富人伦道德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加强自我品行修养、道德自律。

   (三)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吸收儒家文化中的合理成分

   儒家文化现代意义的实现不是一味的要求复兴传统的那一套道德,而是在当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吸收儒家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在当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下,我们的道德规范应符合时代潮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应当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充分掌握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历史的传承是割不断的,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吸收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对这些积极因素加以时代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服务。

虽然古代儒家文化一直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国一直主张中华民族的伟大繁荣复兴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对儒家文化中有益于社会发展和调节人际关系的内容,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新的含义。不论是哪个时期的“儒”,所关注的内容及侧重点不同,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现代社会要完整地复兴儒家的全部经典。批判地继承,吸收创新其积极因素及合理成分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才能使儒家文化真正实现其现代意义。

   三、总结

儒家文化起源于孔孟之道,优先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一套在两千年历史中不断得以发展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汇集了中国历代仁人志士,往圣先贤的宝贵思想和智慧结晶。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在规范人的行为、处理人际关系中起了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为中国和谐社会及现代化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明确儒家传统文化在国际中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可以趋利避害、取优去糟,把握当代国际文化话语权,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