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释“乖”的词义演变
发布时间:2016-07-23 21:52:46        发布人:赵鑫彦        浏览次数:547 次

浅释“乖”的词义演变

赵鑫彦

   本文通过古今字典、词典中列举的有关“乖”的义项来分析它的词义演变的情况,并探讨为何现代汉语中“乖”的常用义发生变化。

   一、“乖”的本义及其它的字典、词典对其的释义

    (一)“乖”的本义

《说文解字》:“乖,戾也。”《说文解字段注》:“犬部曰,戾,曲也,曲则不申,故为睽离。”《说文解字》:“睽,目不相听也。”《说文解字段注》:“听犹顺也,二女志不同行,犹二目不同视也,故卦曰睽。”通过以上的解释可以看出“乖”的本义是背离,违背,不和谐。

《说文解字》中另有一个重文“乖”释为:“乖,背吕也,象肋形也。”《说文解字段注》:“吕下曰脊骨也,脊兼骨肉言之,吕则其骨,析言之如是。浑言之,则统曰背吕,犹俗云背脊也。”通过段玉裁的解释可以知道“背吕”是人的后背,体会其义可以得出“乖”的本义为背离,违背,不和谐。

总的来说“乖”的本义为戾也、背吕也、睽离,即:背离,违背,不和谐。“乖”的本义和我们现在普通话中通用的意义还是相差很大的。

  (二)其它的字典、词典对“乖”的释义

1.《康熙字典》对“乖”的释义

《康熙字典》中对“乖”的释义为:“《说文》:背吕也,象肋形。《玉篇》:戾也,异也。睽也,背也。《易·序卦》: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左传·昭十三年》:伍员曰:楚执政众而乖。又贵州夷寨有乖西。《前汉·叙传》:官失学微,六家分乖。壹彼壹此,庶硏其幾。”

《康熙字典》中除了有对“乖”本义的收录外还增加了“异也”“乖西”两个意思,“异也”指分离、分裂,“乖西”是地名。其中“分乖”和“异也”意思是一样的。

2.《汉语大字典》对“乖”的释义

《汉语大字典》中“乖”字共有六个义项,分别为:①违背,不协调;②分离;③差错;④乖巧,伶俐;⑤指小孩儿听话、顺从;⑥方言,漂亮。

《汉语大字典》中除了前两个释义和《康熙字典》一样外又新增加了四个义项。大约在宋代以后产生乖巧、伶俐、听话,这里有了收录,但清代的《康熙字典》却没有。

3.《汉语大词典》对“乖”的释义

《汉语大字典》在各个字典、词典中是释义比较全面,分类比较细的。其中“乖”字共有九个义项,分别为:①背离,违背;②分离,离别;③隔绝,断绝;④差异,不同;⑤反常,谬误;⑥不顺利,不如意;⑦邪恶,奸滑;⑧不淘气,驯服;⑨机灵,聪明。

这九个义项间的词义引申脉络还是很清晰的,通过相互关涉,彼此联系的关系“乖”从本义①引申到⑦。但是最后两个释义明显和前七个不同,⑧和①的感情色彩相反,⑨和⑦感情色彩相反,两者词义对转逆向引申了。

4.《现代汉语词典》对“乖”的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乖”分成两个词条来释义。“乖1”:①(小孩儿)不闹,听话;②伶俐,机警。“乖2”<书>:①违反,背离;②(性情、行为)不正常。《现代汉语词典》中会把内部词义相差大的词根据词义分设不同的词条。所以“乖”在这分设两个词条。

   通过以上分析“乖”的本义及其他字典、词典的释义,可以看出“乖”的词义是逐渐增多,逐渐细化的。

二、“乖”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语义色彩方面

色彩义着重反映了人们的主观认识,是构成一个词的词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感情色彩义、语体色彩义等。

1.感情色彩的变化

词义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中性、褒义、贬义三种,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就是指这三种感情之间的转化。

通过《说文解字》及《康熙字典》中所给的释义和例句可以看出这两个字典中的所释义项都是中性词。

《汉语大词典》中的九个义项,其中①到⑥这六项都是中性词。义项⑦邪恶,奸滑,明显是贬义词。义项⑧不淘气,驯服,仅从解释看似乎是中性词,但在应用中可以看出此为褒义词。例如:巴金《春》五:“海臣受了夸奖,心里非常快活,便得意的说:‘爹爹说我乖,婆婆也说我乖,我会听话,我不爱哭。’”所以这个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是带有褒奖色彩的,是褒义词。义项⑨机灵,聪明,明显是褒义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乖”从本义的中性词有了褒贬色彩的义项,并且褒义色彩逐渐占了上风。

2.语体色彩的变化

语体色彩就是某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方言和普通话、音译词和意译词等。

在宋代前后“乖”就有乖巧、驯服、机灵、聪明的意思,例如唐李廓《上令狐舍人》诗:“宿客嫌吟苦,乖童恨睡迟。”明汤显祖《紫钗记·婉拒强婚》:“看他呵,心儿里则弄乖,口儿里则道白。”宋代在正史中不用这样的义项,口语性的著作中才用。《康熙字典》里没有这样的义项,应该就是承袭这样所谓的“正统”思想。《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很明确的把词义相差大的“乖”分设书面语和口语两个词条,并且书面语色彩大大减弱,口语色彩逐渐成为主导。

“乖”的本义及相关义项最初是口语、书面语都会使用,但到后来分化比较严重就出现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这种现象。

《汉语大字典》中有一个明确的方言义项:漂亮,例如:周立波《山乡巨变》:“看这茶子花,好乖,好香啊!”但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乖”并没有这个意思。

(二)语法功能方面

在词义发展变化中词的语法功能的变化主要体现为词性的变化。

“乖”的本义:背离,违背是动词。《汉语大词典》中的①至③词性都为动词,④至⑨词性都为形容词。

“乖”的词义演变到现在除了有以上的动词和形容词词性以外,又多了名词词性。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人们会称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的晚辈为“乖”,一般女性用的多一些。例如:妈妈对孩子说:“下雨了,乖,出门别忘带伞!”又如:一个女孩马路上跌倒了,旁边的阿姨会关心地问:“乖,你没事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乖”也会用来表亲昵的称呼。

总的来说,“乖”的词义在感情色彩上褒义越来越占上风,语体色彩上其本义的使用仅限于书面语和少数方言,语法功能上其词性逐渐增多。

三、“乖”词义演变的原因

词义的演变一般来说有两大原因:外部原因(即社会的影响)和内部原因(即语言内部的变化)。

(一)外部原因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在素质方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中,周王就已经要求贵族子弟要掌握六种基本的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把“礼”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礼”的重要地位。孔子也曾告诫自己的儿子孔鲤“不学礼无以立”,来强调“礼”的重要性。古代的“礼”包含甚多,但粗略的说,在这里姑且把“礼”称为“礼貌”。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或其它的行为活动中是一定要有礼貌的,人越是有礼貌就越是谦虚,就会越多的赞誉别人。所以人们在选择词语时就会倾向于选那些褒义词,在一个词有多个义项是就会倾向于选择带褒义色彩的义项。久而久之,褒义词或词的褒义义项就保留下来,其他的词或义项就逐渐被人遗忘退出使用舞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乖”字的褒义义项就经常被人使用,其他义项由于长期不用就会逐渐被人们遗忘。

(二)内部原因

   随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主观认识的不断深刻详尽,因而要求语言也不断的发展,以适应更精确、细致的表达的需要。双音节词在表情达意上更为细致、准确,可是单音节词,特别是像“乖”这样一词多义的词,更难满足表达准确的需要。于是就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复音节化。双音节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在长期的发展中“乖”自然而然的就发生变化。于是,其本义在现代汉语中就用了“背离”“违背”这样的双音节词来代替,单音节的“乖”就被用来表示“聪明”,词义、词性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