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善绘画艺术及其影响的探索
宋 爽
彭友善(1911—1997),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出生于江西余干,字至斋、号超真、又号虎癖居士,绘画题材广泛,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等,花鸟走兽尤以画虎留名。彭友善在绘画上的成就与贡献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学习他对于艺术的热爱及不变的热情与追求。
彭友善少时师承徐悲鸿,后拜师于齐白石,从他的创作风格以及对作品中笔墨的表现技法上可以看出其师对他影响之巨大。本文意在通过对彭友善先生绘画艺术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中国画做出的革新贡献上进行浅析,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彭友善绘画艺术方面的认知有更好的补充说明,对彭友善先生艺术的成就与贡献上提供更多的发展与思考空间。
彭友善曾在南昌、庐山、景德镇、武汉、杭州、上海、北京、南京、广州、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影响力可见不凡。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美国杜鲁门图书馆、中央文史馆、江苏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浙江文史馆、江西文史馆等地收藏,足以看出他在艺坛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
彭友善当时名声响起的缘由,一是1937年其四幅作品入选民国时期第二次全国美展,在大展上崭露头角,破格由国画评审组和油画评审组共同评阅入选并被定为新国画,可见对他艺术上的肯定。二是熊式辉、蒋经国、陈立夫等人对他的肯定赏识,这些外部因素更是进一步奠定了他在艺术界的地位。彭友善与黄炎培、吴作人、李苦禅等政要名家的交际对于他名声大响都有一定意义的辅助作用。三是作品受多人青睐,《全民雀跃庆和平》被收藏于美国杜鲁门图书馆。四是其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之丰富,作品的技法表现之独特,尺幅之大,可谓少见。
中国画的创新一直都是众多学者探索的问题,中国画的创新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的,传统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对中国画创作主客体的认知与构思等在中国画的创新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不仅需要有创新的意识,更需要对前人的理论及艺术思想有客观的评价,选择性继承才是创新所必需的。借古开今,每一位画家都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抛开传统,创新变失去了源泉,又何谈创新。彭友善在中国画上的革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他自身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在拜师徐悲鸿期间,他学习其师的中西合璧思想,练就扎实的写生基本功,注重造型与创作主题的写实性,将西画的体积感与质感同传统中国画融合在一起所形成艺术形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中西画的结合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既不缺失精髓之处,又能突破传统的套路,难能可贵的跳出了固有的格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彭友善深受其师的影响,写生能力与观察力的培养在他后期的艺术创作中依然表现的别具一格。在其建国后期,彭友善主攻花鸟走兽,在学习齐白石艺术精神的同时,结合他在徐悲鸿先生那里学习的精髓,加之自己对于艺术的见解,运用自己的笔墨技法画出了自己的风格。艺术家的绘画风格虽有笔墨设色不同,更重要的在于作者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他们借助自己所画之物体现出的特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彭友善先生笔下的人物总是带着满腔的精神,诉说着他的故事。他笔下的花鸟走兽,从外形到神态,活灵活现的表现了虎的某种状态。他的画作可以总结为徐悲鸿先生与齐白石先生的艺术在一定意义上的结合。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界,彭友善的艺术可谓是早期西方美术教育同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完美结合的体现。
彭友善的作品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不仅仅体现在风格上的不同,更体现在创作主体的变化。彭友善在作品风格的转变在某种角度上来讲,提高了原有中国画的水平。在彭友善的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表达,让观者对于其画作所传达出的精神叹为观止。其作品《同舟共济》作于1936年抗战前夕,在抗战前夕,意在呼吁全国团结抗日,画面构图饱满,人物表情刻画入微,细节描写更是锦上添花,使整幅画面给人以振奋人心的视觉感受,从画作便可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于团结抗日的强烈情感。他善于用眼睛去发现自然中的美,晚年以画虎为名,这与他的心态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其作品《百虎图》《长啸》等,画中虎从外形到神态,活灵活现的表现了虎的某种状态。这不仅是因为他扎实的写生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善于深入自然生活,钻研观察虎的习性及特征,从而用艺术的手法通过表现虎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他的艺术风格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彭友善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他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将艺术创作与艺术思想的研究联系起来,并将文人的气质、修养及爱国情操等丰富的情感思想融入艺术创作中,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绘画的发展。对于一个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的艺术家来说,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探究,对于他的成就与贡献,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了解他的艺术,了解他的艺术思想,我们不仅要学习他艺术创作中传统的精髓,还要学习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创新精神。彭友善先生的艺术对社会、对后世、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艺术风格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彭友善对艺术道路的追求,也是从不断汲取前人精华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摸索出自己的艺术之路。
笔者希望通过对彭友善绘画艺术的研究,对新世纪中国画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通过学习借鉴老一辈中国画家的艺术道路及风格探索,从彭友善艺术创作的启蒙及风格形成的影响力中得到更多对绘画创作和表现技法的认识和启发,并结合如今中国画的时代趋势加以创新发展,开拓思路,寻找新的创新点,从而推陈出新,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更好的学习传统的精华,在传承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促进中国画的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