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仿写成为创作的基石
刘尉濂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每个教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还是有章可循的,仿写一直是一种比较好的提升途径。通过片段仿写,文章仿写,教师总结,可以快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当下中国,仍然实行应试教育,很多学生苦练写作就是为了中考或高考场上那最后一篇文章,甚至有学生用自己早已修改好的文章来套作中考或高考作文的事情发生。这不仅是作文教学的遗憾,更是作文教学改革的缺失。另外,近年来高考、中考作文的评卷也越来越强调不得套作。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学语文老师陷入两难,不敢再指导学生仿写,谈“仿”色变。但是就笔者而言,仿写其实正是创作的基石。
一、仿写不是抄袭的借口
有学生会把仿写误认为是套作,抄袭他人的片段,故事甚至是文字。但其实仿写是模仿的一种,可以相似,不可以雷同。
其实学生的写作模仿从小学就开始了,一二年级学生就开始了仿句练习。出题人给出例句,然后学生根据要求仿写,要求可能是修辞或是格式等等。可以说学生对仿句并不陌生,但对于一篇文章的仿写还是比较陌生的。一篇文章的仿写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曾有言,学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类似于抄袭,但真正的仿写不应当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应该向“偷意”甚至于“偷气”发展,最终能够化为己有。因此,仿写需要学生对好的作品深入了解,内化吸收,领会文章的“精气神”。
之前有人开玩笑说,每年高考语文场上屈原要投江无数次,司马迁要受宫刑无数次。有些考生很喜欢用烂熟的历史人物,一段司马迁,一段李清照,一段陶渊明,套用现有结构,然后套用到各个作文主题上。整篇文章脱离作者的实际生活,观点重复,意假情虚,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种“万金油”式的作文并不是仿写。
学生要学会写作,首先要明确行文规范,然后是熟练规范,最后是创造。那么如何了解正确的写作规范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仿写。模仿是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来掌握写作的规范,再尝试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写作这一方面而言,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有很多著名作家也是从仿写开始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的。鲁迅的《狂人日记》模仿了果戈里的同名小说,冰心的《繁星》也借鉴了泰戈尔《飞鸟集》的格式。这些知名作家都没有摒弃仿写,初学者更不应该谈“仿”色变,只有先积累起足够的行文规范,才能去言之有物。
二、仿写是创作的基石
仿写与创新并不相悖,作家的创作活动从仿效开始,他们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启迪,他们借鉴着前辈作家们的表述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想。韩愈学《史记》而得其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未尝不是对前辈司马迁的致敬。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必担心模仿会对我们的想象造成阻碍,反而仿写能让我们更快的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在小学的六年已经进行了多次仿句练习,如何让他们很好的接受仿写并在短期内见到成效,需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下是笔者认为的几个注意点。
(一)片段仿写得其形
片段仿写要求按照例文的句子格式、修辞等要素仿写。片段仿写比句子仿写稍微难一点,但由于有固定的片段可以套用,内容精悍,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练习,将仿写成果运用到作文开头,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片段仿写所学的素材完全可以从课文中寻找,入选课本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思想性上和艺术性上都独树一帜。比如,朱自清的《春》,可以让学生模仿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技巧;都德的《最后一课》,可以让学生模仿传神的心理描写;冰心的《观舞记》,可以让学生模仿描写人物的句式和修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课文的写作技巧,让学生进行模仿,使其迁移到自己的作文当中。仿写片段虽然从外表来看还是著名作家的“外套”,但是内里已经有学生的自我意识,仿写好的片段会给学生带来写作的启示和信心,甚至会激发他们的灵感,这也给他们之后的作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文章仿写得其神
片段仿写毕竟还是浅显的模式仿写,虽然在初期颇有成效,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桎梏,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精神内容。领会文章的精神内容,就需要深入体会作者写作时的环境,了解当时作者的内心所想,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在领会文章精神之后,学生可以尝试着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学会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行文风格来写一篇文章,有的学生会考虑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尝试着写这个方向,但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能够看出本文父亲对儿子的爱,还能看出深藏其中的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这样通过一明一暗的两条感情线来表达主旨情感,才算是达到了较高的模仿水准。如果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贯穿其中,未尝不能说是创作。
(三)超越仿写,形神兼具
学生在文章仿写熟练之后,可以达到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比较快的速度将作文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冰心先生曾经在《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中说过:“我还觉得要想写好文章的人,最好能把词句变成你的精兵,用兵的时候,做到指挥若定,心到笔到,想写什么就能够写得出来,这是不容易的。”要让词句变成自己的将士,随心使用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在仿写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在遣词用句上会熟练很多,虽然还达不到用兵如神的地步,却也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
适当的模仿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范例,又能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对多家名篇进行仿写之后,就如同请来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就能仿到各家各派的长处,长此以往,厚积薄发,自然就下笔如有神。综合多家长处,自然就能博众家之长,写出不逊色的好文章。学生也能在多家模仿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甚至会超越仿写,自成一家。
总而言之,我们一方面要教导学生拒绝抄袭,另一方面对仿写也不能“谈虎色变”,仿写只是一种写作的训练,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仿写当做脚下的基石,走出自己的创作大道。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