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如何凭借“知人论世”,打开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大门
发布时间:2017-09-23 14:25:50        发布人:谢文欣        浏览次数:347 次

如何凭借“知人论世”,打开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大门

    文/谢文欣

   摘 要:大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解读古典诗词,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他们的思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职责和使命。“知人论世”教学法或许是打开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大门的钥匙。

   关键词:知人论世;大学语文;古典诗词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提高方面意义深远、重大。众所诸知,“知人论世”作为传统教学法一直以来是我国诗歌诵读鉴赏较有效、较为广泛、且受欢迎的一种方法,在教学策略上,运用情感导入、反复诵读、问题讨论及点拨等方法,或许是大学语文课堂开启古典诗歌教学的一把金钥匙。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已有近3000多年的历史,闻一多先生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说:“在我们这里,一出世,它就是宗教,是教育,是政治,是社交,它是全面的社会生活。”可以说,古典诗歌就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学习古典诗歌,可以让我们了解民族历史。在近3000的诗词文化历史长河里,人才辈出,诗词流派层出不穷,诗歌内容广袤无垠、如星河般璀璨:山水田园、游子乡思离愁、百姓疾苦、友情爱情、国恨家仇,无所不包。古典诗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当代大学生的熏陶作用,其它典籍难以替代。学习古典诗歌,在使学生淌游我国历史文化长河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中华文化情怀,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强调 “文学教育不在于读过多少书和知道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于培养出纯正的文学趣味。”多年来我国高校大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教师投入大,学生收获甚微,是当前高校的普遍现象。因此高校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如果把握好“知人论世”这把钥匙,或许能够开启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门。

1 “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只有走近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与他对话,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思想及其作品。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方法。周裕楷曾指出,“由于作者及其所生活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只是在文献中留下了印记,这就意味着要‘知人论世’。”这既是文学阅读鉴赏的一种方法,也是当下高校语文教学中推行的方法之一。为何要在高校大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推行“知人论世”教学方法呢?在笔者看来,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是现实社会生活在作者眼中的反映,古典诗词同样是一种意识形态,由于诗人的社会时代背景、社会阅历、对现实的感悟体验及文化素养不同,这就导致其世界观、道德观、人生价值观会有所不同,因此,即使面对同一流派、同一题材,同一创作内容,其创作的思想内容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当下大学生学习古典诗歌,不只停留在古典诗词的基础知识如吾言、思想、写作技巧等层面上,而且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乃至性格特质,从而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便于深入挖掘主题的内涵,深度解读文本,以上这些或许要借助“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大学语文在大多高校作为通识教育,大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加上部分学生古典诗词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主动性不够,此前高中阶段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灵活运用“知人论世”教学方法,把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高校德育之中,或许可以承担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所谓人文素养,就是崇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追求人生的意义;肯定人是目的,维护和弘扬人的主体性。”古典诗歌恰恰是个最好的教育载体。

2 方法策略

2.1 情感导入式“知人论世”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同时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运用“知人论世”的教育方法呢?首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唐诗宋词为例,因为历史时空的关系,大多大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大多停留于识记背诵层面,缺乏对作品深层次的独特情感体验。教材的导读、题解及简析也大多简单粗浅抽象。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借助“课文导入”这个环节,将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艺术风格、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课堂呈现提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片段,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碰撞出多彩的火花。如笔者在讲解李煜的《虞美人》时,是这样导入的:“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沦为阶下囚的皇帝,在临死之前写下了绝命诗,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虞美人》。” “皇帝”、 “阶下囚”、“绝命诗”这些关键词以极大的视角冲击力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也许想知道:“皇帝如何成为阶下囚?又是如何因《虞美人》而丢了性命?那么就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回到公元978年,故事的主角就是李煜和宋太宗……”学生们都屏气凝神,聆听我的陈述。短短十几分钟,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了解了李煜的身世、性格及文学才华,同时用饱满的激情诵读并鉴赏了这首词。此外笔者在讲解辛弃疾的《摸鱼儿》一词时,详细介绍了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青年时期敢于虎口拔牙的英雄形象,以及作为“归正人”身份,在朝廷被猜忌、排挤和打压的原因,但他依然有颗爱国心,极力主张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在讲解该词是,学生纷纷表达:“郁闷、不得志、伤感、报国无门”等,这些情感体验迅速在课堂上传递开来。

2.2 问题讨论式“知人论世”

   问题式讨论学习法的思想根源于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其实在“知人论世”教学中,同样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大学生是思想成熟的个体,他们也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因此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如能贯彻问题法、讨论式教学,就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如在赏析杜甫的《秋兴八首》这首诗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杜诗号称诗史,杜甫号称诗圣,其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同学们之前学过不少杜诗,请你们谈谈体会,于是同学们各抒己见,从杜甫的诗歌内容到诗歌成就及风格,在讨论中,同学们的思维碰触火花,思想得到升华,问题得到解决,这样的课堂教学与阅读体验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知人论世”,而是与诗人零距离接触的文本解读及与伟大诗人的一次对话。这种从“知人论世”到“文本解读”,再到作者的思想、文本的层次挖掘,充分体现了重背景知识-重文本本身、重文本历史意义-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转变以及层次突围的解读,该方法不但能丰富文本内涵,而且能真正尊重学生个体阅读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对话文本式“知人论世”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一方面是通过教师获得,另一方面是学生利用依据一定的社会体验借助学习资料,通过一定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不能只限于向学生传授陈旧的、以固有的课本知识及经验,更多是注重激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挖掘他们的创作潜能;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鼓励当今大学生在求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高校大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通过文本对话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再创作,对诗歌认识达到一个新的的高度。例如,在学习《归园田居》(其野外罕人事)一篇时,在鉴赏了该诗的“静”时,引导学生研读“相见无杂言”一句时,大多学生认为陶渊明并没有真正放弃官场,只是把这一份执着放在内心深处,不想让别人触摸,笔者以为,通过文本对话来学习古典诗词,或许能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总之, “知人论世”教学方法在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较全面地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情感内涵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 周裕楷.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 郁建兴,王小章.马克思与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1995(06).

[4] 邹雯.从知人论世到循着文本层次突围[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作者单位:南昌工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