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形式》读书报告
文/孟倩男
摘要:苏珊·朗格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这三个部分有机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将艺术的问题提升到了哲学的角度问题。具体的分析了艺术符号的创造,不仅探讨了某几种艺术的相对独立性,而且也关注到其本身作为艺术的基本统一性。最后,通过艺术符号的表现力及作品与观众的关系的研究,探究艺术“传达”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
内容梗概:
朗格认为人的本能的智力活动就是符号活动,但是智力活动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此她重点探究了语言与艺术。她认为语言是一种推演形式的符号体系,它的逻辑结构中所包含的对象之间是同一性关系,这种明确与固定排出了情感的混沌,矛盾状态,而艺术是表现符号体系,它包含了多种复杂含义的综合体,必须直接呈现与人类直觉面前。因为它的不确定性,所以留给人类更大的余地,并使其本身的包容量和承载力均发展到最大程度。在朗格看来艺术比语言更能呈现符号的最基本功能;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供人们观照,认识和理解。在艺术本质问题上,朗格认为艺术非自我表现,而是人类普遍情感地表现。虽然艺术作品脱离不了人的情感,但是这并不说明什么。这是因为个人的情感是把握普通情感的媒介,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借用具体情感,借助直觉和想象,进行情感感念的抽象,抽象出的形式使成为情感符号。这是从真实到虚幻的过程,同时也是从个别到普遍的过程。朗格认为艺术的抽象不同于语言的抽象,它们不是某一类相似事物中的共同形式,而是体现情感结构的可感形式。这种可感形式虽然仍是具体事物,但是却包含了比现实某物多得多的内容,强烈地透露着人类地情感,如何使具体事物表现为艺术抽象呢?其途径是制造虚象。断绝这个某物与现实的一切关系,并使其外观表象达到高度的自我满意,成为一个不用分析解释便可直观把握的概念性形式。
核心观点:
艺术符号:作者认为对哲学的思考过程应该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概括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总结的过程,而不是先入为主,以结论为出发。这样会导致盲目的,不确切的预先判断。朗格还认为,这样的哲学是通过普遍原则得以建立的,它是一个整体。接着她又对种种谬论进行了批判。本书接下来又以音乐为例,用音乐的音调结构和人类的情感形式相类比,得出了符号与其象征事物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的结论。在艺术和情感的关系上,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艺术不是主宰着艺术家情感的征兆性表现,而是他所理解的感觉形式的符号性表现。
符号的创造:朗格首先谈到的是意象,她认为意向纯粹是虚幻的对象。接下来,她对艺术进行了分类,以幻象为分类的标准,她划出了虚幻的时间和虚幻的空间。在这样的分类标准下,绘画、雕塑、建筑等视觉艺术被划入了“虚幻的空间”;音乐则划入了“虚幻的时间”;舞蹈则是在连续的“虚幻时间”——音乐之上可见的“虚幻的力”等等。
接着,朗格具体分析了艺术的各类别,她在“虚幻的空间”的论述中,她认为绘画、雕塑、建筑这样的造型艺术所呈现的不仅是空间形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空间的形式,并且把空间形式转化为视觉形式,以表达基本生命的节奏。朗格重点谈了绘画,绘画也通过它所创造出来的意味,吸引了我们的视觉。接下来阐述的“虚幻的时间”主要是通过朗格对音乐的体会展开的。她认为音乐是一种发生的艺术。她所说的发生就是从创作的最初想像到最后呈现的一个过程,同时她也对音乐的本质进行了定义。因此,她指出,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必须体验其基本幻象,感受始终不渝的运动。在接下来的虚幻的力的论述中,朗格以舞蹈为例阐明观点,她认为舞蹈是虚幻的姿势创造的力量和作用的表现。她尤其着重指出的是姿势的概念,她认为姿势本身作为客观的物理实在并不能形成艺术,必须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转变为表现姿势,从而创造出“基本幻象”,从而成为一种艺术。
朗格讨论了诗歌这一种艺术形式。她认为诗作为一种文学也需用虚幻过去的方式创造生活的幻象。它借助于记忆,但这种记忆与个人记忆无关,是一种记忆的表象,是用词语对虚幻事件的构造。接下来的生活和意象一章中,要着重指出的是,朗格认为根本不存在诗的“纯化”问题,凡成功的诗歌必为纯诗。作诗的原则是创造虚幻的往事,创造经验的意象。朗格把戏剧排除于正式文学之外,但是却认为其本质是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诗的艺术。
符号的力量:朗格认为一件艺术品的情感价值在于智力水平,而不在于其基本含义。因为艺术品所表现的知觉、情感、情绪的过程,以及旺盛的生命力本身用任何词汇都难以准确的表达。因此,艺术品的各因素,只有在典型情景和动作中,被形象的反映出来时,我们才能经过推理认识它们,我们把他们叫做联系条件。在艺术的真实与虚假问题上,朗格认为于是就是对情感的处理,但是根本缺乏坦率从而受到严重歪曲的艺术是低劣的艺术,它让人看不明白。朗格认为符号影响了生命的质量,因为它规定和发展了人类的情感。
批判性结论:
人的情感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的表达也不可能是单一的元素能诠释的,所以艺术的产生都不会是单一的方面的,朗格对于艺术的探讨研究,只是在艺术问题上面探讨,但是艺术又是一定会与历史、社会环境、政治等因素密不可分的。艺术的作品只有深入了广大的社会生活,才能和人们在情感上产生更多的共鸣。而朗格只是强调了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形式,并没有强调产生这些情感形式的具体的社会内容。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各种现实的情况的影响,朗格在研究是把艺术和政治、历史等完全隔开,太过于纯粹了。当然,一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总会和所处时代密切相关,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其特定的对问题的思考的方式,朗格理论的形成同时也和她所处的时代相关联。哲学和美学经历了康德主义、实用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之后,朗格的理论呼之欲出。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美学和哲学的认识和研究提高到了更高的阶段,但是这又离不看朗格等人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