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
傅海航
摘要:《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徐福贵不幸的人生,讲述了一个历经世间沧桑和被生活无情打击的形象,是一部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故事。福贵在经历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开始的地主少爷风光无限,最后败光了家里的所有财产,不幸的故事一件件发生在他的身上,至亲一个个接连离他而去。最后只留下了一头老年和福贵。这不经让我们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这篇小说讲述了活着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余华是一名当代作家,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风格以精致见长。喜欢以纯净细密的叙述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平凡、真实的文本世界。其中《活着》就是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叙述者“我”在年轻时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遇到了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在他年轻时因为好赌输光了家里
的所有财产,因为母亲生病而去求药,却没想到被抓去做了壮丁,当他回到家里事发现母亲已经去世了,自己的孩子也渐渐长大,妻子由于长期劳累也有了一身的病痛,儿子因为给县长夫人献血过多而死去,女儿在生孩子时难产失血过多死在了手术台上,只留下外孙苦根和福贵,没想到苦根却因为贪吃豆子而被撑死,最后只留下了福贵和一头老年在阳光下回忆。
1 活着的力量
余华曾经说:“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一词对于我们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承重的探讨,是一个多么具有力量的词语。作者以第一人称口吻记述了福贵的所有事件,他如此清楚而又精彩的讲述了自己。福贵长期在贫穷中挣扎着,酸涩在日子里蔓延开来。当他为了让儿子能够上学,不得不把女儿凤霞送给别人。当凤霞跑回家不愿意再去时,福贵的内心是挣扎的,他的骨肉又怎么舍得呢?福贵终于决定:“就算全家饿死,也不让凤霞回去”。尽管全家人都笑了,但是笑着笑着眼泪却出来了。在福贵这个贫困的家庭里这是个多么顽强的决定。在但是大背景下人们几乎都过着艰辛的日子,村里的羊都被宰了吃光了,粮食也没有了,为了生存下来,凤霞和王四争抢地瓜差点闹出了人命,人在饥饿难耐的边缘,当陷入了道德上麻木不仁的状态时,困难的生活会把人心中的美好善良给慢慢吞噬,直到仅剩下躯壳在风中飘荡。生活总爱给我们使绊子,家里由于实在是没吃的,妻子如珍就去自己父亲家里乞讨事物,好不容易有了一小袋米,回到家里也是偷偷摸摸的。心酸至极。当村里的一伙人来到他家又揭锅又掀褥子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沉默不语。读到这里感到生活的心酸让我们忍不住想抹眼泪。以为这么多的不幸已经够不幸了,但是噩耗传来儿子因为给血型和县长夫人相同献血时抽血过而死去,这给这个家又一次打击。他不想让妻子家珍知道,可他还是没有瞒过细心的家珍,她要福贵背她去看她的儿子,当她看到有庆的坟时,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她那瘦弱的身躯扑在了儿子的身旁,细小的手指像是在抚摸儿子,可是她却一点力气都没有。他们的儿子死了,好不容易为女儿找到了好丈夫二喜,却没料到女儿却因为生孩子失血过多而死,福贵和家珍的一双儿女就这样离他们而去,人生三大悲哀之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到想哭都没有了眼泪。还没到三个月,家珍病重在床,她临死前说下辈子还希望能嫁给福贵,她从未后悔过,她也已经很满足了。在家珍的话语里表达了她对福贵的爱意,这是多么简单而又伟大的感情。在福贵被抓去做壮丁时她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她也从未抱怨过什么。这个用了一生都奉献给了福贵的家珍,这个在他不幸时却从没想过离开他的家珍,在他一贫如洗时仍然不离不弃的家珍,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他。以至于福贵在十多年以后谈到家珍心里还是涌上一股难以言表的温情。福贵的一生简直太苦了,女婿被水泥板夹死,本来应该幸福美满的一家人只剩下了福贵和他唯一的外孙——苦根。日子虽然艰苦但还好有苦根的陪伴,但是没想到聪明伶俐的外孙却因为在饥荒的年代贪吃豆子而被活活撑死了,这是多么悲剧的事情。
这种至亲一个个接连离去,福贵的心里是痛的,其实对任何人而言选择死亡是容易的,当我们都以为这样惨烈的事情发生福贵身上他会选择离去时,他却选择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真正的艰难。当他失去最后一个至亲苦根是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希望的延续。反倒进入了超然的境界。我们能体会得到虽然生活十分残忍,命运十分残酷,但是福贵始终没有放弃生命,他鼓足勇气拼尽全力熬过去,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 生命的意义
福贵能如此坦然的叙述自己,我觉得对作者而言是难忘的,他想要活下去,首先要忍受自己失去至亲的悲痛。孤独感和回忆总会让人难以承受,但是这种忍耐反倒显示了生命的内在韧性和力量,也许正是因为福贵经历的多了,深深明白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包括幸福和磨难,所以更能安心接受并顽强的活下去,获得一种释然。我们可以从福贵平和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对生命的认同,在这些淳朴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生命无论多么忐忑,都无法逃避,只有面对,在承受和忍耐中找寻希望与寄托。活出价值和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活着》并没有告诉我们人应该怎样活着,对于平凡的老百姓而言生存就是简单的“活着”,人在这世上就是要经历受苦和磨难,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变得坦然和平静。孤独的福贵踏踏实实的活着,有属于自己的幽默和乐趣,他并没有选择离去,而是乐观面对。这就是我们觉得伟大的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福贵”这个名字寓意本应该是大富大贵,但命运总爱开玩笑,他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目睹了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留下了他一个人品尝生活的无奈与辛酸。在我们看来本应该是伤痕累累的福贵,却在失去一切后进入超然的境界。福贵最后自己说道,他这一辈子没有做到父亲希望的光宗耀祖,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财风光一阵子后就落魄了,龙二和春生一辈子总去争,害得最后连命也搭上了。也许我们会认为福贵的思想很平凡,甚至平庸,但是他至少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以后能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收获,毕竟人的生命一生只有一次。其实在人生路途中我们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是并不都是喜,也有不幸。但是如果我们从此就一蹶不振的话,那就太辜负生命了。福贵承受了失去至亲的痛,还有谁比这样的悲痛更大的吗?但是他却依然乐观面对生活并没有选择放弃。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生活难免有很多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不退缩的心,顽强的毅力。我认为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活着,而更应该在活着的时候去做些有意义的事,但这些的前提是活着。毕竟只有像福贵一样选择勇敢的面对才是最真实的。我们如今在信息化的时代,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当我们静下来仔细想想难道我们就是为了这些而活着的吗?我们应该为了活着本身这件事。
3 总结
最后,我读完《活着》让我体会到活着承载了太多的意义与力量。人到了是为了什么而活着,不是金钱,不是物质,更不是享受。只是为了活着本身,不依赖于活着以外的事物。而在我们当今世上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私欲付出了太多太多,甚至是生命,作者余华在看似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的同时,让凤霞有了孩子,让长庆长跑得了第一,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会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又让这些角色离去,这对我们大众渴望美好的结局的心理是多么残忍,但这一切又似乎合乎情理。让人回想。似乎我们有了超越世俗纷扰的平静。活着,纵然有太多的苦痛,但我们任然要学会忍耐,学会坚强面对。这部伟大的作品给了我们当今划时代的意义,在那个灰暗的时代,一定还要像福贵这样的人一样,凭借自己的忍耐活了下来,用平和的眼光看待世界。这篇小说揭示了现实的残酷,逼着我们对“活着”进行思考。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而活着,还应该懂得怎样使我们活得有意义。(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