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待伦敦学派的发展
朱睿茜
摘要:伦敦学派指拥有英国特色的语言学研究。它在以弗斯为首的语言学家的带领下,经过韩礼德的发展,在语言学诸多流派中大放异彩。伦敦学派虽然是语言学流派,但它的理论中也蕴含着“联系”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普遍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哲学观来看待伦敦学派对于培养外应学人的哲学素养及促进语言学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伦敦学派指是以弗斯为首的英国语言学派。由于强调环境、系统和语言的重要性,伦敦学派又被称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弗斯长期在伦敦大学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教授语音学与语言学。正是由于弗斯才使得语言学在英国完全成为一门公认的学科。
纵观伦敦学派的发展史,不难看出,他们的语言学思想有传承也有发展。弗斯主要受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他继而又影响了他的学生韩礼德。伦敦学派的三大理论之间普遍联系又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特点。
普遍联系,变化和发展是最基本的哲学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实现需要立足于现实并与时俱进。以普遍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哲学观来看待伦敦学派对于培养外应学人的哲学素养及促进语言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 伦敦学派三大理论
1.1 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是人类学家,以研究土著文化著称。他是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奠基人。与此同时,他也在语言功能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与思想相对应的东西。马林诺夫斯基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强调语言的功能,强调语境研究的重要性(俞洪亮 & 朱叶秋,2003)。他还认为话语的意义来自于话语发生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1.2 弗斯的理论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弗斯是英国语言学界的领军人物。弗斯的语言理论的特点是从社会的角度去观察语言,试图把语言研究和社会研究结合起来。他把语言看做一种社会现象,看作人们社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强调语言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俞洪亮 & 朱叶秋,2003)。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与思想相对应的东西。弗斯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认为“语言是人类的生活形式,而不是强行规定的符号和标记”(俞洪亮 & 朱叶秋,2003)。他也从功能的角度看待语言,认为语言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工具,是自己做事和是他人做事的方式和手段,是一种行为和生活手段。
在这个意义上,弗斯继承了马林诺夫斯基理论的功能观点,但弗斯又提出了意义研究的重要性,认为意义就是使用,是不同层次上的成分和该层次上此成分的情景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典型语言情景分析时还要考虑情景语境和语言环境。弗斯又进一步发展了伦敦学派。
1.3 韩利德的理论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还是一种具有社会学倾向的功能语言学方法。韩礼德从弗斯那里承袭了两个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也认同情景语境这一观点,即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韩礼德主张以语言的实际运用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认为研究语言就是研究“社会的人”如何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意义的交流(俞洪亮 & 朱叶秋,2003)。
此外,韩礼德还承袭了弗斯的系统-结构之间的区分。但是他否定了弗斯的结构第一性的观点,他认为系统就是存在于语法中的一系列选择,语言的使用者实际上是在一组系统中进行选择,并努力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韩礼德不仅重视语言的功能意义,还将系统作为他的理论中的基本范畴,从而将伦敦学派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 联系的哲学观
联系通常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关系。联系是所有事物、现象或过程共有的客观而普遍的本性。
伦敦学派中的各种理论也是这样发生着各种联系,且都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着相互传承、相互过渡的整体联系。正如弗斯对马林诺夫斯基语言的功能性思想的继承,以及韩礼德对弗斯情景语境和系统-结构概念区分的承袭。
3 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发展的实质就是前进、上升、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伦敦学派也是这样,一种理论的诞生基于对另一种理论的批判继承,进而得到发展。虽然弗斯继承了马林诺夫斯基理论的语言功能性观点,但弗斯又提出了意义研究的重要性,将伦敦学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系统-结构概念的区分,但是他否定了弗斯的结构第一性的观点,认为选择是第一性的,结构是第二性的;继而发展了系统功能语法,开创了语言学发展的新时代。
4 结论
伦敦学派的理论中蕴含了许多唯物辩证法的思想,通过“普遍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哲学观看待伦敦学派,可以使外应学人更好地认识伦敦学派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把握各个理论之间的关系,促进语言学的学习。(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