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三朝北盟会编》动量词计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4 19:14:54        发布人:武迎晗        浏览次数:517 次

《三朝北盟会编》动量词计量研究

武迎晗

   在《三朝北盟会编》中,具有代表性的表动作数的动量词是“次”。 “次”也可以用在表示概数的相邻两个基数词后面。“次”前面的“一”不能随便省略。在《三朝北盟会编》白话文语料库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表示动作时量的动量词为“年”。“年”可以用在“数+量词”结构中表示虚指,也可用在“数词+来+量词”的结构中以修饰带有不确定个位数的数字。“年”可以用在“百”、“千”、“万”、“万万”后表示虚指的很长一段时间。宋代古白话进一步发展,但还是保留有很多古文言的句法结构。从量词的使用方面来看,它的发展和省略是同时存在的。在《三朝北盟会编》中还存在量词连用的现象。

 


量词是汉语区别于世界其他语言的一个明显特征。作为实词的一种,量词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三朝北盟会编》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典籍,包括宋代公文口语语体等大量的语料资源。由于《三朝北盟会编》有着一百四十多万字的巨大篇幅,手工统计耗时长且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在进行研究之前希望能整理出古籍重印本的电子文本。经过对传世的两大系统中代表版本(台湾大化书局的大化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许涵度本)的比较及整理,我们以大化本为底本,将其中的明显错误根据许涵度本进行修正,对标点错误也进行了改正。因此,我们目前研究所使用的电子文本,是在精确校对的基础上,通过与文言文进行分离之后得出的《三朝北盟会编》白话文语料库,共计十万六千字。

对动量词的分类,我们采用的是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的主张。因为黄廖本《现代汉语》是被长期广泛使用的教材,其观点认可度高,是最稳妥的看法。汉语中的词类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而专书研究又往往对对词类的具体划分避之不谈,所以本文尽量使用最稳妥的结论。

   一、表动作数的动量词

赵元任老先生认为动量词是用来表示动作的次数的[1]276。但根据黄伯荣、廖序东老先生的《现代汉语》下册中对动量词的分析,我们更倾向于将动量词分为动作数和动作时量两个部分,将赵老先生所认为的动量词全部归入动作数。下面以常用动作数量词“次”在《三朝北盟会编》中的用法为例进行计量研究。

在《三朝北盟会编》白话文语料库中,“次”共出现123次,其中作为量词的用例共11处,其比例为8.94%。从NP的语法性质上看,可以与“次”连用的包括抽象性名词、具象性名词以及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引例如下:

1.张灏军一次陷郭山栅,一次陷文水。(陶宣干《河东逢虏记》)

2.并诸军犒赏,支俵三次,皆不被受。及询之,众军有云:“一次得绢二尺半,钱二百文,一次不得。”(陶宣干《河东逢虏记》)

3.使人赍草示粘罕,意不可,令其官吏同吴幵、何栗改易数次。(赵甡之《中兴遗史》)

4.为使人陈乞已换了两次,到涿州又换一次。(赵良嗣《燕云奉使录》)

“次”也可以用在表示概数的相邻两个基数词后面。如:

5.初出一两次不举驾头,以后渐举驾头,声亦渐高。(赵甡之《中兴遗史》)

需要注意的是,“次”前面的“一”不能随便省略。因为“一次”除了可以做数量短语外,也有“一同,一起”的实词意义,或者也可以作省略量词的数名组合来使用。如:

6.乞将统制官并战士七日一次犒赏。(陶宣干《河东逢虏记》)注:做“一同”解

   二、表动作时量的动量词

在《三朝北盟会编》白话文语料库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表示动作时量的动量词为“年”。它的130个用例中,有76个作量词使用,其比例为58.46%。它的近义词“岁”、“载”出现的次数分别为74和17,且它们作量词的次数远少于“年”。下面对“年”的具体用法进行分析。

首先,“年”可用在“年号+基数词”结构之后表示时间。如:

7.宣和二年春二月,诏遣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赵良嗣,假朝奉大夫,由登州泛海使女真,忠训郎王环副之。(赵良嗣《燕云奉使录》)

8.宣和四年九月十日,辽国常胜军都管押诸卫上将军臣郭药师等表奏。先是,辽人天庆十年,金人苦于用兵,经岁不出,诸路军马,依旧屯备。(赵良嗣《燕云奉使录》)等。

这里的基数词实际上表示序数词含义。

其次,“年”可以用在基数词后表示一段时间,也可以用在两个相邻的基数词后表示概数。该用法共出现8次,其比例为10.53%。如:

9.回使相报,打灭契丹,却留我使人,一住半年。(赵良嗣《燕云奉使录》)

10.本朝与贵国通好五六年。(赵良嗣《燕云奉使录》)

11.且如契丹昏主七八年前,煞有轻易贵国之意。(赵良嗣《燕云奉使录》)

12.且如本国八九年来,方尽得契丹旧地好处。(赵良嗣《燕云奉使录》)

13.三五年人心恋乐,则边防就绪矣。(马扩《茅斋自叙》)

再次,“年”可以用在“数+量词”结构中表示虚指,也可用在“数词+来+量词”的结构中以修饰带有不确定个位数的数字。该用法共出现5次,其比例为6.58%。如:

14.我亦会听得数年前,童贯将兵到边,却恁空回。(赵良嗣《燕云奉使录》)

15.商量得十来年里不要相拗,官家上方有意,相公如此说话,恐为他人所夺。(邓琯《邓洵武家传》)

16.仆答以夏国虽累形不逊之言,然数十年间,何尝侵得南朝寸土。(马扩《茅斋自叙》)

17.为税赋事不相合,本要止绝,数年踰海通好,欲相成就。(赵良嗣《燕云奉使录》)

18.然自拓跋南侵,改为元魏,已百有余年。(郑望之《靖康城下奉使录》)

最后,“年”可以用在“百”、“千”、“万”、“万万”后表示虚指的很长一段时间。该用法共出现5次,其比例为6.58%。如:

19.且百年盟誓,一朝弃之,何以令吾民告敌国乎?(邓琯《邓洵武家传》)

20.南朝每谓燕人思汉,殊不思自割属契丹已近二百年,岂无君臣父子之情?(马扩《茅斋自叙》)

21.南北通好百年,何为举兵侵夺地土?(马扩《茅斋自叙》)

22.一件言税赋二百年旧额,每岁出缗钱四十万,后来新额四百余万。(赵良嗣《燕云奉使录》)

23.千年万岁,却是多少。今却觅西京,如何违得?(马扩《茅斋自叙》)

这种用法也出现在表、制以及诗词、骈文中,但因为不属于白话文用法,本文不作深入研究,仅列举三例如下:

24.幸逢千年之运,深承二圣之知。(政宣上帙一)

25.为天下后世万万年安全之计。(政宣上帙八)

26.百姓安业,得尽力于南亩,实天下万万年无穷之利。(政宣上帙八)

   三、 《三朝北盟会编》量词用法分析

  (一)省略量词

宋代古白话进一步发展,但还是保留有很多古文言的句法结构。从量词的使用方面来看,它的发展和省略是同时存在的。如:

27.望杨林口有一舟出江,相次尾首相衔而出,凡十七舟。(赵甡之《中兴遗史》)

28.偶遇李显忠,臣与显忠商量作报遣行获女真奴婢二人,赉往已录白同逆亮书真本缴进去讫。(赵甡之《中兴遗史》)

   (二)量词连用

在《三朝北盟会编》白话文语料中,有一种特殊的量词用法——量词连用。根据计量分析,“匹两”连用共出现6次。如:

29.今贵朝御笔,岁添十万匹两,无一大县之数,岂能成合?(马扩《茅斋自叙》)

30.而本朝岁又添十万匹两,亦非少也。(马扩《茅斋自叙》)

31.初良嗣武仲,御笔三纸,一纸添十万匹两,其二各添五万匹两(马扩《茅斋自叙》)

32.仆与益等留涿州十日,候宣抚司发到赏军银绢二十万匹两,方发至燕京。(马扩《茅斋自叙》)

“匹两”并不是宋朝新出现的双音节量词,而是量词的一种特殊的语义指向。宋朝向金国赔偿岁币,其中包括银两和布匹。“二十万匹两”是指二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布帛,在当时的口语里,为了表达的方便,将“匹”、“两”两个量词暂时合用。在后来的量词发展过程中,因为“岁币”这一专有名词及其涵义的现实意义的消失,“匹”、“两”连用的情况也就不复存在了。(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