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代经部文献综述
李杰
摘要:该文阐述了对古代贵州经部文献的整理内容和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走向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对贵州古代经部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导致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明朝统一后,在贵州建立了行省,标志着贵州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行省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还促进了贵州与中原各省以及中央的联系,为贵州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明清时期,贵州人才辈出,所著文献更是层出不穷。时至今日,遗留下来的文献数量仍然可观。如今,充分发扬和利用这些珍贵古籍,对贵州区域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系统的概述了贵州经部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建议,希望对贵州古籍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1 贵州古代经部文献整理内容
贵州经部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专门记载贵州某一区域的相关文献和著名人士、宦黔职官撰写的相关著作。现在有所记载的贵州经部文献共195部,其中具体可分为三大类:经一、经二、经三,在这三大类之下又有具体的文献划分。
1.1 经一
1.1.1 《易》类
该类文献主要有(明)易贵《易经直指》十五卷、(明)孙应鳌《淮海易谈》四卷、(明)李渭《易问》、(清)傅龙光《易经管见》十卷,《易经浅说》十二卷、(清)傅昶《古易殊文记》一卷,《易源》二卷、(清)严宗六《太极图论》、(清)肖光远《周易属辞》十二卷,《通例》五卷,《通说》二卷,《易字便蒙》一卷等四十三部。
1.1.2 《书》类
该类文献主要有(明)吴淮《壁经一苇》、(清)宋承典《书义》、(清)邱煌《今文质疑》、(清)秦克勋《书经正旨》,《今文质疑》、(清)冯云祥《书经提要》等十部。
1.1.3 《诗》类
该类文献主要有(明)易贵《诗经直指》十五卷、(清)唐廉订《毛诗正韵》、(清)莫与俦《二南近说》四卷、(清)张国华《诵诗多识录》一卷、(清)肖光远《毛诗异同》四卷,《诗说》一卷、(清)吴奭《毛诗集解》等十二部。
以上经一类文献共六十五部。
1.2 经二
1.2.1 《礼》类
该类文献主要有(清)傅龙光《周官序略》、(清)傅昶《周官源流考》、(清)郑珍《考工轮舆私笺》二卷,《附图》一卷,《凫氏为钟图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深衣考》一卷、(清)胡奉鼎《礼记拟解》十卷、(清)黄国瑾《夏小正集解》一卷等十八部。
1.2.2 《春秋》类
该类文献主要有一下十八部:(明)孙应鳌《春秋节要》,《左粹题评》十二卷、(明)傅尔讷《春秋讲义》、(清)傅之奕《麟经全旨》、(清)陈子芳《春秋捷讲》、(清)胡涌《春秋拟解》六卷、(清)张晋洋《春秋辑论》、(清)冯云祥《春秋志在》、(清)严宗六《左传类编》等。
1.2.3 《孝经》类
孝经类文献共两部:(清)傅寿彤《孝经述》二卷、(清)陈秉厚《孝经浅注》二卷。
1.2.4 群经总易类
该文献主要有以下十七部:(明)易贵《群经直指》、(明)邱禾实《经筵进讲录》、(明)蒋杰《九经钞》、(清)艾茂《五经类纂》、(清)宋承典《经说》、(清)傅昶《石经异文考》七卷、(清)周培泽《五经析疑》、(清)郑珍《巢经巢经说》一卷、(清)莫友芝《郘亭经说》,《古刻钞》等。
以上经二类文献共五十五部。
1.3 经三
1.3.1 《四书》类
该类主要有(清)黎安理《论语口义》、(清)傅昶《论语偶笔》四卷、(清)宦懋庸《论语稽》二十卷《两论蠡测》二卷、(明)孙应鳌《四书近语》六卷、(明)吴中蕃《四书说明》、(清)傅之奕《四书讲义》、(清)张应诏《四书六六记》、(清)艾茂《贵山四书集讲》、(清)王配干《四子集义》、(清)冯云祥《四书述问》、(清)郑珍《辑论语三十七家注》、(清)吴奭《四书注疏》等三十三部。
1.3.2 《乐》类
乐类文献主要有以下两部:(明)孙应鳌《律吕分解发明》四卷、(清)柴荣芳《五音六律》。
1.3.3 小学《训诂》类
该类文献主要有以下五部:(汉犍为文学舍人)《尔雅注》三卷、(清)赵旭《辑犍为文学尔雅注》一卷、(清)黄彭年《尔雅集韵》、(清)黎庶昌《孔诂四卷》、(清)郑珍《亲属记》一卷。
1.3.4 小学《字书》类
该类文献主要有(清)郑珍《说文逸字》二卷附录一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汉简笺正》八卷,《说文转注本义》、(清)郑知同《说文本经答问》二卷,《六书浅说》一卷,《说文正异》二卷,《说文述许》,《说文商义》
,《说文伪字》 《转注考》、(清)莫友芝《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一卷、(清)李凤翧《六书启蒙》、(清)吴文昭《六书要义》二卷等二十四部。
1.3.5 小学《韵书》类
该类文献主要有(明)吴中蕃《韵会》、(清)梅建《校刊马氏<等韵>》、(清)傅寿彤《古音类表》九卷、(清)莫友芝《韵学源流》一卷(访册),《声韵考畧》四卷、(清)郑知同《集韵正误合钞》、(清)雷廷珍《音韵旁通》一卷等十一部。
2 贵州经部文献的研究现状
近百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工作者积极投身于贵州文献的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收获颇丰,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时间段来进行叙述:
2.1 新中国成立前对古代贵州经部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状况
2.1.1 整理状况
贵州历史文化和多民族文化藏量丰厚,自秦汉以来就有文献遗存,特别是明朝初年贵州建省至1949年的500多年间,更积累了丰富的典籍文献,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籍文献学术价值极高,是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
民国八年(1919),贵阳的一批文化名流商议续修《贵州通志》,经过省政府的同意后成立了贵州通志局。经过几年不断地努力,贵州通志局大量收集了有关贵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的文献。由于历代以来贵州文献形成的数量有限,部分文献已散失,最后,在贵州通志局的不懈努力和任可澄主持下,编辑出版了《黔南丛书》。该书第一集第一册至第二册收录了明朝著名学者孙应鳌的《淮海易谈》,第三册至第八册收录了清朝学者陈法的《易笺》,第九册至第十册收录了被称为“西南巨儒”郑珍的作品:《仪礼私笺》;第四集第五册收录了莫友芝的《影山词》等文献。
《黔南丛书》虽是民国年间的一部地方性丛书,但它集中收录和保存了有关当时贵州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民俗等方面的著述,使得后人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料。该书意在全面、系统的反映贵州各方面的著述情况,希望读者从这部书中了解到贵州的历史文化,从而研究贵州历史与文化,使贵州文化能够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2.1.2 研究状况
晚清著名文史学家李慈铭对郑珍的研究中说道:“夜再阅《巢经巢说》中考定《丧服大功章》郑注二条,反复详绎,为最其要略,以小字补书于初七日日记眉端,至二更后,烛再尽而罢。郑君此谕,精贯经文,深明《礼》…子尹自言六年之久,反复推寻,始得以备其说。经学最不易言,《仪礼》尤苦难读,然遇此等疑义,称索之余,焕然冰释,其乐自胜于看他书。”目前《巢經巢經說》一卷著录于民国《贵州通志》,尚存。
《黔记》卷十七曰:“公姓孙氏,讳应鳌,扬州如皋县人,占籍清平卫。嘉靖己酉乡试第一,癸丑成进士,选庶吉士……公所著有《学孔精舍汇稿》《易谈》《四书近语》《教秦语录》《春秋节要》等书,共若干卷。发明圣学,具载诸书,立朝大节,他日国史当有大书之者。”该篇祠记记载了孙应鳌的生平及其著作。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贵州经部文献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由于时间较长的原因,在研究方面还是有所缺漏。
2.2 新中国成立后对古代贵州经部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状况
2.2.1 整理状况
(1)在1996年,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出版了由贵州省图书馆周鼎主编的《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参与编写的单位分别是贵州省图书馆、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贵州大学图书馆、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省博物馆、遵义市图书馆。这些文献大致包括以下几类:1、黔籍人士的著述;2、宦黔人士有关贵州的著作;3、外省人士撰写的有关贵州的著作;4、贵州地方出版物。因此该部提要目录揭示的内容还是比较完善的,
(2)2005年,由贵州省文史馆牵头,组织省内部分有专长、精通贵州文史和扎实古文功底的专家、学者以及中青年文史研究工作者对《黔南丛书》进行了全面整理点校。
(3)2015年5月,由谭德兴所著的《贵州历代著述考 经部》出版发行,该书对贵州经学进行了梳理,内容详尽,资料全面,对于读者全面了解贵州经学,乃至于贵州学术、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相关研究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工具书。
(4)2017年12月27日,贵州省重大出版工程《贵州文库》首批图书首发式在贵阳举行,共9种49册面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贵州文库》总纂顾久说,“《贵州文库》编辑出版工程,是贵州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出面,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出版贵州历史文献,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专家最多,将填补贵州省文化发展史上古籍文献经典集成出版的空白。”
2.2.2 研究状况
对于古代贵州经部文献的研究,笔者主要从图书、期刊、论文和知识方面进行展开叙述:
(1)图书方面,王路平在《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 黔学中的形上智慧资源 》中,引用了莫友芝的话对易贵进行评价:黔人著述见于史者,别集始于王教授(王训),经说始于先生,并明一代贵州文教鼻祖,其开创之功不在道真、长通下。说明了易贵在贵州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张新民的《阳明学刊
第3辑 》、戴明贤,孙凤岐的《南明河 昨天的故事 》、肖先治的《方志编纂新论 贵州省地方志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辑
》等文献中均有对易贵的记载。
(2)期刊方面,有赵广升的《孙应鳌研究综述》《孙应鳌著述考》,王路平;张鹏的《贵州明代心学大师孙应鳌与王阳明的思想渊源》,李汉超的《明代“名臣大儒”孙应鳌的德育传承与教诲》,刘玮的《孙应鳌教育历程探析》,陆永胜;赵平略的《心体与境界——孙应鳌美学思想探微》等,都是现代学者对明代大儒孙应鳌的研究成果。
(3)论文方面,学位论文方面对于明代大儒孙应鳌的研究主要有陕西师范大学彭毅的《孙应鳌心学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张小明的《黔中王学研究》等成果。会议论文方面有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陈奇所著的《“我与天地万物一体”:孙应鳌的“天人合一”思想》;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王路平的《论孙应鳌易学思想的主要特点》等都是对孙应鳌的相关研究成果。
(4)知识方面,不论是古代的经部文献还是其作者,现代学者所著的图书都有所提及,虽然深度不广,但对于笔者本次的研究还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如胡迎建主编的《鄱阳湖历代诗词集注评 上 》,肖东发主编;郭艳红编着的《黔风贵韵
黔贵文化特色与形态 》,王晓昕主编的《王学之兴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贵州省志 社会科学志 》等都对古代贵州经部文献有所研究。
对于古代贵州经部文献的其他类古籍文献笔者也按此种顺序进行了整理、研究和叙述。
3 古代贵州经部文献研究的建议
贵州明清时期的文献作为贵州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该如何着手?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笔者有着以下几点建议:
(1)研究方向应当更加具体,深度挖掘文献资料的历史价值。自明清以来,在贵州本土上形成的古籍文献不乏其数,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文献古籍已经散失。虽有先贤对尚存文献其进行过整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类文献的历史价值并未被真正发掘。
(2)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依靠学术团队进行合作。贵州地区经部文献的整理和研究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为对于文献方面的研究需要相当的历史知识,还需熟知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的发展状况等,依靠单一的个体很难完成,因此只有进行团队合作,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项目才会完成的更好。
(3)进行系统普查,实地调研与网上调查相结合,最后实现资源的共享。针对贵州经部文献的普查,首先应当制定周详的计划,做好具体的分工,通过网上调查和实地走访,对现存或已散失的文献做好登记。最后在所搜集的资料中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献,分经史子集四个方面进行全面整理,之后建立数据库,以此来改变以往馆藏文献的局限性,进一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保证文献信息资源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实现资源共享,为今后贵州文献的检索和研究提供便利。(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师范学院2017年度校院联合学生科研项目“贵州古代经部文献研究综述”(编号:2017DXS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