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奥瑞斯特斯弑母的伦理冲突
发布时间:2018-07-28 10:56:09        发布人:高牧原        浏览次数:206 次

奥瑞斯特斯弑母的伦理冲突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

高牧原

摘要:作为《俄瑞斯忒亚》三部曲最为经典的情节,奥瑞斯特斯的弑母行为一直备受争议。本文试图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道德德性内容,从多个维度对奥瑞斯特斯的弑母行为进行考察,对奥瑞斯特斯的行为进行亚里士多德伦理观下的道德审判。

《俄瑞斯忒亚》三部曲是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之作,它讲述了冤冤相报的血亲复仇,通过对人、神世界错综复杂关系及其变革的描写,反映了处于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由僭主专制向奴隶主民主制过渡时期的古希腊社会风貌,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剧作家的命运观、世界观。

《尼各马可伦理学》(Ethika Nikomachea)是亚里士多德的最为著名的伦理学著作之一,据传由其子尼各马可编辑。约成书于公元前335年~前323年间。全书共10卷,132章,探讨了道德行为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道德关系的各种规定等问题。该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第一部伦理学专著,书中系统阐述了德性在于合乎理性的活动,至善就是幸福等观点,成为西方近现代伦理学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书中对许多伦理学主体,特别是对道德德性的探讨和道德责任的伦理学解读,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笔者试图应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对文本中男主人公奥瑞斯特斯的道德德性进行完整的梳理。

一般来说,奥瑞斯特斯的复仇选择,至少是杀死埃吉斯托斯的选择,是受到文本内外的肯定和称赞的,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下,也是勇敢的公正的。而作为全书冲突的核心冲突,奥瑞斯特斯因手刃生母克吕泰墨涅斯特拉后遭到报仇神追杀并引发诸神在战神山对簿公堂,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毫无疑问,杀死克吕泰墨涅斯特拉是奥瑞斯特斯经过考虑之后的选择、出于意愿的选择(尽管是遵循神谕,但做完之后并不后悔),所以我们不妨看看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能否解决这一争议的伦理冲突。

在“意愿行为”一章中,亚里士多德对阿尔克迈翁的弑母行为给出了明确的评价:那种理由就是可笑的,如此类似的案例似乎指向了奥瑞斯特斯同样难逃罪责的结论。但是,亚里士多德分析问题的一贯风格——结合具体的条件和语境——似乎又告诉我们,并非如此简单。此处我们仅探讨亚里士多德的语境伦理,诸神的论点可以参考,但由于本文的目的并非在法律上判定奥瑞斯特斯是否有罪,围绕奥瑞斯特斯弑母案产生的权力争斗就要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了。

首先,奥瑞斯特斯弑母是否被迫?亚里士多德对原谅超越人性限度的基本要求是,承受了无法忍受的压力。阿尔克迈翁和奥瑞斯特斯面临的共同困境是,无论怎样选择,父母之一必将灵魂不安,他们本人也必将面临其一的猎狗。

再来看阿尔克迈翁不被原谅的罪责之处。其一,我们可以确知阿尔克迈翁“害怕遭到报应”,或者说更加害怕父亲的咒语,在怯懦的基础上作出了选择,这显然是不合德性的。其二,厄里费勒对于安菲阿拉俄斯的死负间接责任而非直接责任,她似乎仅仅犯了受贿罪,并且事先并不知道她的罪责会带来丈夫的死亡,即便应当得到受贿罪应有的惩罚,直接被儿子杀死显得量刑过重;而埃斯库罗斯的文本语境下,克吕泰墨涅斯特拉和埃吉斯托斯共同作为谋害阿伽门农的第一责任人,且克吕泰墨涅斯特拉还帮助埃吉斯托斯窃国,令窃国者伏诛,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国家优于家庭”的具体实践,难道不属于应受赞扬的高贵的目的吗?

再度回到埃斯库罗斯的语境当中,阿伽门农死后,长老们曾集体进宫控诉克吕泰墨涅斯特拉和埃吉斯托斯的行径,但是长老们认为克吕泰墨涅斯特拉应得的结果却并不是奥瑞斯特斯所执行的死刑:

你抛弃、砍杀了他,你也会遭城邦放逐;忍受国民们的强烈憎恶。(1410)

由此可见,即便是愤怒的长老也没有在审判中“杀死”克吕泰墨涅斯特拉,更何况一个还不具备法律效力的王子?戏剧中的城邦已不可考,但依稀可以推断,克吕泰墨涅斯特拉的这种情况,罪不至死,加之道德德性很大程度上依托习俗,所以至少奥瑞斯特斯作为公民的克吕泰墨涅斯特拉的审判已经显得过度了,从一个儿子的层面似乎就更甚了。

是故,从德性要求适度来看,奥瑞斯特斯的弑母是复仇的过度。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就单次复仇而言,显然过度比不及要更加接近适度。弑母,比之对家灶的不洁净、城邦的不正义忍气吞声,对于作为王子的奥瑞斯特斯来说,是更加不可容忍的。相比于不及而言,此处过度是更加接近适度的,这作为奥瑞斯特斯被原谅的基础。

在报仇神的价值判断下,假使君父弑妻,儿子弑父,同样的应受血亲弑杀的惩罚,这与弑母的惩罚是无差的;但在第三代主神那里就不一样了,他们坚定的维护父权,授予阿伽门农权杖,以神谕的方式指引奥瑞斯特斯弑母,并最终在战神山上确立了自己的秩序,在笔者看来则是预谋之下的。一旦奥瑞斯特斯拒绝弑母,等待他的将不仅是安静你们的猎狗,更是强神的诅咒。那么两种极端惩罚间的抉择,是否可以从根本上决定奥瑞斯特斯是否可以被原谅呢?

阿尔克迈翁是不知道父亲的咒语是否应验的,而奥瑞斯特斯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获知的,并且,如果不遵循第三代主神,他所代表的阿特柔斯家族很大概率将永远无法摆脱悲剧的纠缠,埃斯库罗斯在文本中恶如愿让奥瑞斯特斯获得了好的结果,可以确定,在自身命运无法摆脱的境况下,奥瑞斯特斯的抉择使得自身和家族在事实上获得了更大的善,由此,亚里士多德伦理视域下,奥瑞斯特斯的弑母最终可以被原谅,这便和埃斯库罗斯的文本一致了。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