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课程教学效果优化策略的探索 ——以南昌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16 22:09:25        发布人:​谢美玲,舒典        浏览次数:316 次

《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课程教学效果优化策略的探索

——以南昌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文/谢美玲,舒典

摘要:本文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课程内容、教学目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和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也对课程教学效果优化的策略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茶文化;茶艺;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目前,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倡导全域旅游的要求,茶文化和茶艺作为各地特色旅游资源,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逐渐受到了游客的喜爱。在此背景下,各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均开设了茶文化与茶艺相关的课程,为适应旅游发展的要求,如何建设并优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课程内容及教学目的

《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课程结合茶艺师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要求,主要从中国茶文化、茶叶基础知识、茶事服务、茶艺表演等四部分十个项目为结构体系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与实训,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了解茶文化和茶叶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茶艺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熟悉茶艺的基本程序,将学生培养成既有茶艺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2 《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实践操作的考查形式,题目为从六大茶类中任选一种茶类进行茶艺表演,评分要求主要包括仪容仪表仪态符合茶艺师礼仪,操作规范得当,投茶、奉茶动作到位,器具选择及摆放准确、准备充分,冲泡程序准确、规范到位,品茶程序熟悉,掌握到位,解说内容准确、清晰、完整等等,具体评分内容和标准详见表2-1。

表2-1《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课程考核评分标准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分值仪容仪表仪态(15分)面部清洁,妆容得体,微笑自然,表情柔和5发型大方,头发整洁、着装得体5姿态规范,端庄挺拔,文明优雅5操作要求(25分)符合茶艺礼仪原则,投茶、奉茶动作到位5手势标准,动作准确10器具选择及摆放准确,准备充分10冲泡技艺(30分)冲泡程序准确,规范到位10品茶程序熟悉,掌握到位10茶汤色泽好,口味佳10冲泡解说(20分)解说内容准确、清晰、完整20总体印象(10分)动作干净利索,自然大方,姿态优美10总分100整体来说,考核试卷的命题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考核重点,试卷内容覆盖了课程的全部章节。但由于课程学时、教学条件受限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学生课后没有及时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场地去开展实训练习,对课程理论和实操知识掌握不牢固,致使教学效果欠佳。

3 《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

(1)学生基础偏弱且学习兴趣不高。近年来,尽管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的旅游业发展迅猛,但由于就业方向、性质的局限和特殊性,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仍在少数。且南昌工学院作为全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旅游管理专业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30%,总体而言基础不一且相对薄弱,再加上很多学生认为《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应是茶学专业必修课,与旅游管理专业关系不够紧密,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条件和设备待改进。目前,本课程所有教学内容在茶艺实训室进行,实训室内没有多媒体、音影教学设备,对于茶文化和茶叶基础知识,仅凭任课教师讲授,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感观不强。实训所用茶桌、茶具及其他辅助设备简易且数量不足,平均每4名学生共用一台简易茶桌,学生参与实训实操的时间、次数少。同时,由于实训教学经费有限,实训教学所用茶叶种类少、等级低,且同一类茶没有对比茶叶,学生对于茶叶的选择、认知和辨析度不够全面。

(3)课程设置不合理,考核方式待优化。《茶文化与茶艺服务》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总计40课时,学生只能掌握最基本的茶叶基础知识、茶艺的基本流程、基本手法和简单的茶艺表演,在丰富的茶文化知识面前,这样的课时明显是偏少的。且课程授课内容重点是冲泡技艺,考核也以茶叶冲泡为主,学生普遍偏好于学习冲泡技艺,认为只要学会如何泡好某一类叶茶顺利通过期末考核就可以,对茶文化和茶叶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巩固远远不够。

(4)缺乏有效的外部激励因素。由于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班级少、学生基础少,学校在茶艺师培训、茶艺大赛的参与性不高;与茶企、茶园或是茶室的合作待开发;更重要的茶艺实训室除了上课时间开放,其他时间不对学生开放,校内也没有可供学生实操练习的茶艺工作室,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无法得到充分的实操,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课程教学效果。

4 《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课程教学效果优化的策略

(1)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鉴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茶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比如说来自新疆、西藏的学生普遍对黑茶比较了解,来自江西、福建的学生对分别对绿茶、青茶或红茶比较了解。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在班级集体教学的基础上,针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学生采用个别或小群体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并熟悉自己家乡的茶文化。一方面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茶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关交流、学习其他地区、民族的茶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2)改善教学条件和设备。一是改善茶艺实训室教学条件,增设多媒体和音影设备,在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到茶叶的形状、颜色等,观看制茶的工艺流程视频,在茶艺冲泡中感受音乐与表演艺术的完美融合。二是购置空间大、便捷性好的烧水、消毒一体化茶桌和茶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实训练习的时间和次数。三是创造更多的实训练习环境,合理安排学生参观一些学校附近比较有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茶楼或茶室等,让学生在教室外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动力。

(3)合理安排课程课时和教学内容。《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茶文化发展和传播史、茶叶基础知识、茶叶冲泡技艺,还包括采茶、制茶工艺、茶叶品鉴、茶具选择、茶事服务、茶室经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建议课程安排在学生在校的第四个学期,并适当的增加课时量,使学生可以在相对闲适的环境中学习茶知识、感知茶文化。同时改革考核方式,采用理论与实操各占比50%的方式进行综合性考核,其中,理论考试是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茶叶和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变学生只要学会泡茶就可以的想法,实操考核则重在考察学生的茶叶解说、茶叶鉴赏、动作规范、操作熟练、姿势优美、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等。

(4)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对接。加强学校与校外规模大、有特色的茶园、茶楼或茶室的合作,采用“订单班”培养模式,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学校,到合作的茶园、茶楼或茶室进行教学实训,深入了解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工艺,感受与学校里不一样的茶氛围;另一方面请培训师进入校园,让专业的茶艺师到校授课指导,让茶文化课堂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让学生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5)鼓励学生以考促学,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加茶艺师培训,考取茶艺师证,以考证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一些全国性或全省性的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和其他参赛者之间的优缺点,从而开拓自身视野,学生在比赛中既能体验茶艺的乐趣,又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玮.从茶艺大赛谈对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教学的思考[J].福建茶叶,2017(12).[2] 胡建辉,张新富,赵磊.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7(04).[3] 于婕.谈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以茶文化和茶艺课为例[J].读与写杂志,2016(03).

[4] 王绍梅,邹瑶.《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茶叶,2012(05).


作者简介:谢美玲(1991-),女,江西赣州人,南昌工学院,助教,学士,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茶文化与茶艺服务;舒典(1988-),男,江苏沭阳人,南昌工学院,助教,学士,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作者单位:南昌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