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
文/田则军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不断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当前时代的需要。为了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步入社会之后可以有所作为和贡献,因此高校需要变革其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创新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管理效率。本文将主要探究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寻求管理创新的意义以及有效的策略等内容。
1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改革的进步,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在学生管理方面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还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等问题积极关注,促使高校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但是在传统学生管理理念的影响下以及对高校学生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当前一些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高校管理理念的落后
许多高校在学生管理理念上故步自封,依旧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要求而学习新的管理经验,没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管理理念指导高校很难管理好学生的方方面面问题。从笔者的调查研究来看,一些高校不乏采取严格的主动管理模式,在关于学生的各种问题上占主导,使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位置。
这种主动管理模式主要适合中小学生管理,因为那些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自己没有独立思考以及独立判断的能力,需要外部帮助其做决定,对其进行一定的约束和监督。而高校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早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决定,如果高校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大包大揽的形式很难帮助学生巩固独立自强的意识,当他们毕业之后很难适应没有他人指导的社会。
1.2 高校管理队伍的薄弱
当前一些高校招聘了许多青年教师进行学生管理,许多青年教师都是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非师范学生,他们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经验,也没有专业管理知识可以借鉴导致在管理学生工作时通常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解决,使学生对处理的方式和结果产生厌烦。
除此之外,负有学生管理责任的青年教师还有教学任务,他们在平时还需要认真备课和讲课,如此多的工作牵制了这些教师的精力,并且一些青年教师往往不受高校重视,地位低工资不高,使他们对繁重的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
1.3 社会诱惑对学生管理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给学生带来便利和愉悦的同时也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的困难程度。
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许多大学生迷恋上网,将每天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网络上,学习的时间不断压缩,甚至有的学生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而荒废了学业;网络的匿名性在使学生进行表达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不良思想的影响,造成心理出现问题;金钱至上的思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等不良心态,高校需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一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工作难度加大。
2 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人生态度的内在要求。只有变革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使高校成为真正教书育人的场所,才能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大学生活是学生的一段美好记忆,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可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种宽松自主的环境下寻找自己的兴趣,并且为了自己的下一步目标而努力,学生可以在管理有序的校园自由活动,同每个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为他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大学记忆。
大学是学生从高中到社会的一个进步阶段,也是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影响重大的阶段。高中时期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没有完备的判断能力和自主性,加之高考带来的升学压力使高中生处处受到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教师的规定行事,但是进入社会之后没有人再会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指导,他们需要自己具备明白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就是学生转变的阶段,通过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可以使缺乏自主性的学生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进入社会所需的技能。
3 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的有效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人,高校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找出科学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3.1 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
高校需要变革传统的管理里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管理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人为本的新型学生管理理念也就是需要高校放弃传统的主导管理模式,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管理,充分听取学生提出的管理建议,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要求,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并且高校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不能一昧要求学生严格服从校规校级,可以采取学生自主管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方便学生接受进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3.2 建立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高校只有建立起一批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才能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执行。因此高校不能仅仅注重教学和科研,还需要打造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不仅仅只有执行人员还需要具有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科研能力,不断探究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将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学生管理的实践之中。并且高校还需要经常开展学校交流,使不同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不断交流经验,采取高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管理,为学生服务。
3.3 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
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不能过于注重学生的教学问题和成绩,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养成健康向上的心态从而具备一种正能量。
首先,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做到明辨是非,在社会上分清是非善恶远离违法犯罪;其次,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使学生做到爱党爱国,坚决与侮辱国家荣誉的行为进行斗争;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使他们可以自觉远离社会诱惑,做到正直公平,对自身进行严格要求,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