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学思维创新
王洁
摘要:本文以思维创新理念为指导,对目前电子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探索培养具有思维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
思维创新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能动作用,突破固定逻辑思路,不断以新颖方式和多维视角的转化来寻求新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以思维创新理念为指导,在电子课程中采用探究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将思维创新理念引入到我校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但符合国家培养高技能学生的要求,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 传统教学的不足
1.1 教学内容与社会要求有所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石,用人单位需要具有思维创新的实用型人才。然而当前电子课程教学与社会要求有所脱节,学生往往把精力花在应付考试上。许多学生即使课堂成绩不错,对电子技术系统的构成、设计、生产等流程却一无所知,不能学以致用。
1.2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学习内容较为枯燥
电子课程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会使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模式偏重基本理论分析,相对刻板。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而学生只能被动去接受知识,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减弱了教学效果。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枯燥,难以形成系统一体化的知识结构。
1.3 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课程实践教学较为单一
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听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此外,电子课程实践教学较为单一,学生对有些知识难于理解,不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改革探索
2.1 课程内容反映科技创新前沿,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教师需要将电子科技成果及时引入到教学之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展示最新的技术思想、前沿的科研成果等,引导学生思考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学习方向。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相结合来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全面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要采取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保证学生对相关知识有较好掌握的同时,舍去复杂的理论分析,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注重电子技能培养的同时,把握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和技术探索能力。
2.3 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思维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多形式思考
在课程教学中改掉以往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辩证看待问题,学会提出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基于问题情境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选择学习内容、设计课程活动的过程。通过多形式的思维创新训练,克服学习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自主精神。
3 教学改革成效
一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自学能力、解决课程问题等能力。在我校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注重思维创新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调整教学目标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动手和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为其毕业后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无锡江南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