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理论推动下的资源型城市矿业遗产活化利用研究
文/蒋丽
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一种后工业时代的发展模式,而随着城市更新理念的提出,资源型城市当中的矿产遗产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得其成为了推动城市转型的原动力。本文主要分析,在城市更新理念下,如何对矿产资源进行保护,从而对矿产遗产当中的综合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使得其在城市更新的进程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结合现代城市更新理念,提出资源型城市矿业遗产的活化利用。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市更新理论;矿业遗产;活化利用
当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就会出现后工业时代的特点,后工业时代主要指的是以服务型行业为基础,以信息知识产业为主导,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已经明确的规划了经济转型的目标,根据统计数据得知,在2014年,我国的服务型行业在GDP当中占据了46%以上,已经明显超过了制造业的占比,从2016年的统计数据上分析,我国服务型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GDP当中超过了50%,由此可见,我国已经迈入了后工业时代,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粗放性矿产资源发展模式,应该对矿产遗产进行活化利用,发展以矿产遗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的发展,然后辅以有节制的开采,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实现矿产业的发展。
1 矿业遗产在城市更新进程中的价值体现
矿业遗产的价值利用是城市更新过程当中的重要工作,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矿业遗产的综合价值,挖掘矿业遗产当中的潜在价值,达到矿业遗产活化利用最大化。在城市更新的进程当中,可以对这些价值进行完美的体现,并且需要注重矿业遗产的开发模式,遵循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1.1 矿业遗产的综合价值
矿业遗产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综合价值,但是由于矿产资源自身的开发模式以及地址环境的影响,所以不同矿业遗产所展现出的价值不一样,另外在矿业遗产的开发过程当中,不同的地域矿业遗产也可以展现不同的历史风貌以及风土人情。并且矿业遗产的发展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还可以展现多样化的文化价值,另外在我国建国初期对于矿业遗产的开发模式而言,采用的是粗放型的开采模式,而到了现代,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念,对于矿业遗产的开采也采用了可持续的开采方式。另外矿业遗产当中还包含着精神文化价值,比如我国工业时代的精神文化,在矿产遗产的文化产业链当中,开采器械、开采场地以及开采场景都可以作为工业发展进程的表现,具有时代的美学价值,特别是在矿业遗产开采过程当中遗留下的工业建筑,都具有丰富的物质价值。
1.2 矿业遗产的潜力挖掘
对于矿业遗产价值的挖掘而言,可以作为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进行划分。对于无形价值而言,主要得力于矿业遗产保护的完整性,在矿业遗产的开发过程中,相关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工业价值都可以作为无形价值作为保存,并且在矿产的开采冶炼、加工制造等工序,也可以作为其潜在价值进行开发,在开采场地当中,可以呈现出工业精神与城市文明,这些都作为无形的遗产被传承至今,在科学教育领域具有较大的价值。对于有形价值而言,首先矿业开采场地当中的厂房、开采设备以及配套住宅都具有浓厚的工业时代特色,另外对于部分工业厂房而言,还可以进行开发再利用,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遗产进行保存,另外一方面,对于这些矿产业的建筑器械也可以作为有形价值进行挖掘,不仅可以向我们展示在早期矿产开采当中的技术工艺,还可以展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生长空间。在城市更新理念下,对于工业遗产的潜在价值挖掘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的经济转型,还可以带动文化产业与工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矿业遗产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其高度的再利用价值而受到城市经济学家的关注,在城市更新理念下的城市发展当中,矿业遗产的活化利用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从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城市结构等方面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转型进行推动,确定矿业遗产的利用方向。
2 矿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再生策略
矿业遗产活化利用在城市转型发展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推动城市更新的进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城市的重构与发展当中起到作用。在传统的矿业遗产保护当中,仅仅对矿业遗产开采场地的保护以及对于场所进行再利用,这无法体现矿业遗产的潜在价值,因此需要将矿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放到实现地区经济复苏的区域建设当中,其一需要将矿业遗产进行活化保护,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其二需要将矿业遗产与城市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进行紧密的结合,打造出矿业遗产的利用新方式。
2.1 将矿业遗产与工业文化旅游相结合
首先需要矿业遗产当中矿山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将矿业遗产当中的废弃开采地进行治理,将其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矿山公园,在矿山公园的打造当中,不仅仅需要追求景观设计,更重要的是生态建设,在矿山公园的建设当中,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需要解决资源管理、环境治理、经济转型等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针对社会需求进行考虑。如果开发得当不仅可以实现矿业遗产的再利用,还可以带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比如我国的唐山市南湖公园,该公园属于我国矿山公园建设的代表,该公园建设在我国唐山市中心南部的一处煤矿塌陷区内,当地政府为了治理煤矿塌陷区的生态问题,采用生态治理的方式增加其绿化面积,最终将其变为一个具有生态、娱乐、科教相结合的森林公园,充分体现了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的理念,并且对煤矿塌陷区自身的价值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使得矿山公园成功的为唐山经济结构的重构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且还推动了周边生态环境的发展,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了城市更新的发展。另外还推动了唐山市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工业旅游的发展方向。另外还有唐山市开滦煤矿的改造工程,而属于一种矿业遗产的再改造的典型工程,主要以工业旅游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整个园区都围绕着工业博物馆开展,再加以老塘山风景小镇等物质文化遗产,将经济与文化进行紧密的结合,以怀旧、探险为主体,吸引力大量的游客,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
2.2 将矿业遗产与文化创意相结合
在矿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当中,需要充分利用矿业废弃地,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工业建筑物,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依靠其发展一些营利性或者非营利性的文化活动,对于大多数相互独立的文化企业而言,其创意机构有相关的产业作为支撑,从而可以构成了新的文化产业链,实现矿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对于工业文化旅游而言,需要通过发挥其文化创意产业来实现其经济价值,对于矿业遗产的改造而言,在城市经济转型以及产业升级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我国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该博物馆是目前为止最大的综合性的工业博物馆,对于工业设备、遗留器具、场所环境等进行保存与展示,已经成为了我国工业文明的重要科教场地,不仅可以试试科教、爱国活动,还可以提升地区的品牌价值,使得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体现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通过这种关联效应来带动工艺遗产的发展,两者之间可以协同创新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3 案例分析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更新当中,主要是将文化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在我国甘肃省白银市属于一种比较典型的案例,白银市具有火焰山与折腰山两大矿脉,在2003年已经实现了57亿元的利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矿产资源已经逐渐衰竭,并且其生态破坏十分严重,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显著恶化,导致其后续产业无力,大部分人口事业,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白银市城府大力发展矿产遗产的开发,将600多年的矿业开采历史进行了充分的发挥,建立了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将其矿产开采文化进行展示,将大量的古代采矿器具、场地以及近代的开发技术、开采设备进行了完好的保存。不仅如此,还将工业精神进行了传播,同时也成为了科教场地与文化场地,将这些价值作为文化艺术,并且向游客开放,在这种形势下,白银市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并且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在城市更新理论的影响下,大量资源型城市充分发挥矿业遗产的资源价值,使其成为城市转型与经济提升的内在推动力。矿业遗产在资源型城市的更新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城市文化的传承,在矿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当中,改变传统的粗放性矿产资源发展模式,应该对矿产遗产进行活化利用,发展以矿产遗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的发展,然后辅以有节制的开采,另外需要将政府的组织能力与引导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提高宣传的力度,协调政府与民众的力量,另外还需要调动民众的参与意识,积极响应政府的引导,将矿业遗产的文化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挥,并且需要注重文化价值与产业资源的连接,实现文化功能与经济价值的协调,将工业遗产作为平台,促进文化、经济、社会等全面发展,将文化价值作为主要的消费点,提高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鲍展斌.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创建中国特色文化产业[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06).
[2] 姚宏.遗产资源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制衡[N].中国旅游报,2012.
[3] 陆建松.什么是应有的文化遗产价值观[N].文汇报,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河北城市工业遗产空间创意设计与周边城区功能性整合开发”(编号:201803130108)。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