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选修声乐集体课教学研究
文/廖佩兰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声乐集体课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了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的探索,对集体课的教学模式传授技能技巧的同时,更加重视非音乐专业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
关键词:歌唱益处;发声原理;情感体验
歌唱是人类为了扩大思想交流而运用声音作为表达方式的一种特殊社会行为,它富于变化而又极具夸张。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讲,歌唱和说话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行为,这种行为瞬间把呼吸感觉(呼吸的愿望)、发声(发出声音的愿望)、共鸣(形成一个特殊元音位置的愿望)以及吐字发音(形成用元音和辅音来交流的愿望)协调成一种训练有素的表达方式。在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生活中,声乐作品的欣赏是最主要的部分。基于声乐艺术的生理学、行为学特点,很多学生都有喜欢唱歌,对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有着强烈的愿望,因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选修声乐集体课都深受学生喜爱。
1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声乐集体课的教学目标
声乐教学因为存在嗓音条件、适合的作品、演唱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个体差异,从技能技巧学习层面上来说,是不适合集体课教学的,但在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不可能实现一对一教学,因此,合理、科学设置声乐集体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尤为重要,既要不违背声乐教学的原理,又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高校学生当下都面临专业学习竞争压力和就业竞争压力,在非音乐专业的声乐选修课程中,教学目标不能对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学习提出过于专业的要求,让声乐学习变成任务和压力,就有违初衷了。能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感受到益处,就是最成功的教学目标设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男高音歌唱家、艺术指导Clifton Ware教授对歌唱益处做过如下归纳,可以借鉴为高校声乐集体课的教学目标设置:
1、加强心肺功能,因为歌唱肺部的二氧化碳被排空,这样氧气进入并充满肺部后就会使血液得到净化。
2、产生良好的身体姿势和优雅的举止。
3、丰富面部表达能力的同时让思想产生活力。
4、在战胜种种困难中发展自己的性格、增强自信。
5、产生动听、圆润的说话声音,提高说话能力,并因此使个人魅力大增。
6、加强记忆力及高度集中的能力。
7、熟悉歌词的内涵,并因此激发对诗歌散文进行深入剖析的热情。
8、能够让人理解并充分享受伟大歌唱家的艺术。
9、在美妙并丰富多样的声乐宝库里感受生活的情趣。
10、因为对理想不懈的追求,生命不断充满信的目标和盼望。
11、表达自我情绪,是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
12、即使达不到专业水平,也能让自己和朋友从歌唱中得到乐趣。歌唱的魅力是世界性的。
2 高校公共选修声乐集体课教学内容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决定了是否能让学生积极接受和高效进入歌唱声音训练模式。在高校的公共艺术选修声乐集体课中,因为受到课时较少的限制,教学中不能忽视却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一直存在。在声乐教学中,不管是集体课还是一对一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不能被忽略,而应该引起重视。
1、掌握基本的人体解剖知识,整个身体都是你的发声乐器。如何将嗓音科学发声原理与学生们的歌唱实际结合起来是声乐教学中必不少的环节,必须让学生知道歌唱技能技巧中蕴含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声学等科学原理。了解歌唱乐器,学习歌唱发声原理,了解歌唱中身体如何运动,让学生懂得任何人都能学习唱歌(极少数特例除外),每个人的嗓音都有潜力,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讲解人声的分类,了解嗓音的科学常识,让学生能初步判断自己的天然音域以及正确自我定位的形成是声乐学习至关重要的一步。人声按照性别和年龄差异特点,按照声带的宽窄、长短、厚薄等先天因素以及音域的高低、音色的差异、不同的表现特点,女男女声都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性别、人声分类进行分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及多元化需求,才能建立学生科学用嗓的方法和保护学生的嗓音。在教学练声曲的的运用上,尽可能地设计分声部的练声曲;在演唱曲目的选择上,训练初期选择音域不宽的作品或者初级的合唱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更为科学合理。
3、培养在歌唱发声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专注的习惯。正如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说的:要学好唱,光有好嗓子不行,还得有一个好脑子。歌唱技巧,正是人声艺术在心理活动和生理运动相结合的特定的动作方式形成的动作系统。声乐演唱中思想高度集中和自律是健康歌唱地正确途径。因此,声乐演唱技能掌握的是否熟练,需要学生倾注极高的专注度和思考力,有目的地支配、调节自身的歌唱运动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
3 高校公共艺术选修声乐集体课强调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现代教育的主体思想,声乐审美教育从本质上就是音乐表演者全身心投入情感的体验过程。因此,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真实的情感表达会产生移情作用,使观众感同身受。”声乐演唱追求在技能技巧上追求“以气带声”,在情感上追求“以声传情”。正所谓“歌以咏言”,“声以宣意”。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学生对演唱技能技巧的掌握是参差不齐的,教师也往往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演唱状态,这是人数较多的集体课中目前无法避免和有待思考解决的现状。但是对情感的表达,教师比较容易获得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分析、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是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研究歌词内容思想感情的深刻含义,帮助学生进入歌词创作的情境中去。
综上所述,声乐理论是解释“为什么”,声乐演唱方法是告诉你“怎么办”。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声乐教学与学生的演唱就不至于误入歧途。声乐集体课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才能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