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明清彩瓷的发展演变
发布时间:2018-12-25 14:06:56        发布人:李晓彦        浏览次数:276 次

明清彩瓷的发展演变

文/李晓彦

摘要:彩瓷又称为彩绘瓷,是高温或低温合成材料在瓷坯上进行加彩装饰的艺术。是将中国传统绘画运用到瓷器装饰上的工艺美术品。明清两代是我国彩瓷发展的繁荣时期和黄金时期,在这两代中彩瓷的发展演变问题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瓷器;彩瓷;粉彩;珐琅彩

根据朱裕平所著《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中介绍:“按底釉和纹饰釉的上下层关系,可将彩瓷分成三大类。釉下彩瓷;釉上彩瓷;釉上、釉下双层彩”。釉下彩分为釉下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上彩主要有康熙以后的五彩、珐琅彩、粉彩,釉上釉下双层彩主要有斗彩和清初以前的五彩。

青花是中国瓷器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直接在素坯上绘画,再罩以一层透明釉,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一次烧制而成。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制成功率高的特点。青花瓷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大项。青花最早出现于唐朝,当时主要作为出口瓷,产量较小,不流行,至元代青花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青花的发展离不开历代不同青花钴料的使用变化和绘画题材的扩大、技法的提升。

釉里红瓷器于元朝在景德镇时创烧,它用含有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在素坯上绘制图案,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还原氛围中一次烧制而成。由于铜元素对窑内氛围要求比较高,烧制比较困难。在元代和明初釉里红刚发展的阶段釉里红有些呈色不稳定。随着逐渐发展,明清时期的釉里红瓷器颜色越发艳丽、呈色也非常稳定了。

青花釉里红又称为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是元代景德镇一项创造性的发明。青花釉里红的烧制对窑内气氛要求非常高,烧制比较困难,又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只有御窑厂才能不计成本的烧制。青花釉里红创烧于元末,到了明代中后期慢慢的消失,直到康熙年间才复烧成功,清雍正、乾隆年间的作品最为杰出。雍正时期青花与釉里红呈色稳定、发色艳丽、蓝红浓淡相宜、互补统一,是历史上烧制青花釉里红的巅峰。

明代宣德年间把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的矾红相结合,创烧了斗彩。斗彩是用青花在素胎上细线勾勒外形上釉入窑烧制后,再以红、蓝、绿填补青花轮廓内空间的一种瓷器装饰形式。成就最大的是成化时期的斗彩,其中斗彩鸡缸杯的价值为最高。《明实录·神宗实录》中就有“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的记载。清人朱琰曾道:“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青花五彩是把作为釉下彩的青花钴料作为与釉上五彩相同的色料来使用,青花钴料作为蓝色使用,施彩方法与斗彩相同。明代后期的五彩作品装饰风格非常强烈,颜色多采用红、紫、绿、黄的饱和色,不调中间色,下笔果敢、豪放,线条雄健有力。

康熙时期御窑厂改变了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装饰方式,使用釉上蓝彩和黑彩,在800摄氏度的温度下烧成,烧制温度比粉彩温度要高,又有“硬彩”之称。由于康熙五彩是仿古之作,又有人称康熙五彩为“古彩”。康熙五彩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改进了釉上彩料的制作工艺,使其彩料变得透明、有玻璃质感、不褪色、不剥落。康熙五彩用色上也不像明代五彩那样大红大绿、色彩艳丽,追求淡雅沉静的艺术风格。康熙五彩在装饰题材上也多于明代五彩。明代五彩装饰图案有平面化的趋向,不重叠,把物体剪影表现在瓷器上。康熙五彩追求文人画的风格,绘画性强,注重虚实关系。康熙五彩用乳香油调制彩料,而明代五彩使用“水调”法,乳香油调制的不像水调那样容易流散,容易控制,更能把物体描绘的精细自然。

珐琅彩也创烧于康熙时期,以进口的铜胎画珐琅的彩料绘于瓷器上,又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有红、黄、蓝、紫、白、绿、胭脂红等颜色,这些彩料在烧成后依然呈现本身的颜色。胭脂红属于金红,这种红色在康熙之前是没有的。康熙珐琅属于创始阶段,在颜色搭配、构图布局等方面都模仿当时瓷胎画珐琅的效果。到了雍正时期我国已经能自行创造珐琅彩料了,其颜色变化更多。雍正珐琅彩还改变了康熙时期只画花花枝,有花无鸟的风格,扩大了绘画装饰题材。乾隆时期的珐琅彩装饰题材更加丰富,除花鸟、山水、花卉外还有中国或西方人物,以及受西方洛可可风格影响的各种洋花图案,在绘画风格上乾隆时期追求立体逼真、细腻典雅、华美艳丽的艺术效果。珐琅彩的产量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为最,乾隆以后少有制作。

粉彩瓷器出现于康熙中期,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的影响创烧的一种釉上彩瓷器新品种,绘画彩料是含铅粉的玻璃白中加入成色金属制成的。绘画技法与珐琅彩相同。康熙时期粉彩属于创烧阶段,风格简朴,色料也比较粗糙,颜色非常浓艳厚重,纹饰主要以云龙纹和花卉纹为主。雍正时期粉彩技艺成熟,颜色更加淡雅柔丽,胎白且薄,世人更有称赞其为“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雍正在造型上也一改康熙的古拙之风,显得更加轻盈秀丽、灵巧俊雅。乾隆时期粉彩大量制作,大量作品以名家绘画为蓝本,间以西方绘画技法,皴、擦、勾勒、浓淡分明、设色艳丽,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传世的精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百鹿尊”“九桃天球瓶”等。

至康熙后期中国彩瓷发展开始走下坡路,社会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制瓷业的发展,盛极一时的中国陶瓷业黄金时代慢慢走向末期。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