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中式思维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09 10:55:52        发布人:冉雨琴,靳钰        浏览次数:181 次

中式思维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文/冉雨琴,靳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世界范围内起到的交流作用愈加显著,英语口语表达自然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由于中西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在表达上容易出现“Chinglish”现象。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实例从英汉语言结构,两种语言侧重点的不同等方面来描述中式思维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产生的负面影响,并给出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中式思维的限制,提高口语表达的地道性。

关键词:中式思维;汉译英;口语表达;句法学习

英文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当今世界,英文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学习的问题存在很大差异。近年来,国内多数学者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式思维对中国学生书面表达的影响,而忽略了对口语表达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学生在英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口语表达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克服中式思维。通过分析中式思维产生的原因及中式英语的具体表现,中式思维对中国学生口语表达的负面影响,笔者希望帮助中国学生找到提高英语口语的有效方法。

1 英汉语言结构差异及中式英语的体现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观察同一事物现象时,所采取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英语逻辑性强,结构性强,语句必须借助一定的语法规则及连接词才能达到表意功能。而汉语为形象语言,重视语境意义,重意合。英语词汇有形态变化,包括词的构成变化,词形变化,这在口语表达时造成了一定的语言转换障碍。比如在英语中表扬一个人时我们常用:“He did a better job.”相应地,汉语中我们会说:“他干得更好了。”在这里“better”由词根“good”转换而来,表示“更好”。但中国学生试图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可能就会直接表述为:“He did a much good job.”这看似与中文一一对应,但在英语中却不符合语法规则。再比如,英语中表达“我穿这个颜色不好看”或“这个颜色不适合我”时,使用“This color does not look good on me”。但中国学生受中式思维的影响倾向于逐字逐句进行直译,最后呈现的句子就会是“This color is not suitable for me”。由此看出,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过分追求语义的一一对应,导致了中式英语的产生。

2 中式思维对中国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

2.1 中式思维影响中国学生英语表达的地道性

中式思维对中国学生英语表达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往往是先思考中文,再将想到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会给人留下极其不自然且非常中式英语的印象。比如,笔者曾在和一位外国友人去健身房锻炼时,被问到:“今天想要做什么项目?”,随即立刻回答道:“Today, I want to exercise my back.”那位外国朋友听后略微皱了眉头说道:“Oh, dear, that sounds a little bit weird. Maybe you can say, today is my back day.”听后,我立刻恍然大悟。除此之外,在劝酒时我们可以使用“Don’t push yourself”来表达:“你不要喝这么多”的意思,而不用“You don’t have to drink too much”这样的句子。用“He is not that into you”来表达“他没那么喜欢你”而不是逐字翻译为“He does not like you so much”以此来增强口语表达的地道性。另外,在表达“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中国学生常用“I love you”或者“I fall in love with you”,而不习惯用“You go to my head”或“I have a crush on you”。前者虽然语义正确,但听起来却十分生硬,不够地道。除此之外,用中式思维翻译出来的句子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中国学生在表达:“你鞋带没系”的时候倾向于在脑海里搜寻鞋带的英文单词,尝试找到每个词语的一一对应,于是表达出来的句子是:“Your shoestring is not tied.”这也是典型的中式表达。对于英语母语者而言,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根本就不会用到鞋带这个词,他们会直接这么说:“Your shoe is untied.”从这个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喜欢用大词和难词,他们在交流中遇到困难时往往束手无策,这是由于他们缺乏同意替换的能力,即,用简单词来替换复杂词。

2.2 中式思维对中国学生英文句法学习的影响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即,我国人侧重于整体的描述,强调整体的义和且在表达上较含蓄;而西方人则重分析,深挖每个成分的句法作用,结构十分严谨。由此看出,英语关注每一个成分的作用且十分看重语法的正确性,而中文却常常忽略语法的功能,强调整体意义的完整性,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导致中国学生在学习英文句法时将中文用语习惯生搬硬套到句法学习中。受中式思维的影响,学生会潜意识的将中文的句法规则错误地运用于英文句法学习中,导致一系列与英文行文习惯相差甚远的语法错误。

其中,连词的不恰当省略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英文追求结构形式的完整性,在英文句法中,每个成分都有独立的作用,缺一不可,并且句子之间需要用连词连接来保障句子的完整性。而汉语注重是语义的完整性,因此中国学生习惯用逗号来连接两个句子。比如:学生句子:“Every country should obey the rules, thi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world peace.”正确表达:“Every country should obey the rules and thi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world peace.”其次,错误使用“There be”句型也十分普遍。在英文中,此句型用来表达某地存在某物。如,“沙发上有两本书”,“街道上有两棵树”表达为“There are two books on the sofa”,“There are four trees on the street”。但中国学生在口语中易说成“There have two books on the sofa”,“There have four trees on the street”。由此看出,中国学生倾向于注重汉语意合,强调“有”字的对应而忽略了英语语法的正确性和句法结构的完整性。另外,中国学生在学习句法时常忽略被动语态的使用。在中文中被动语态常用“被”字来体现,如,“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地道的英语表达应为“Many steps have been taken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people”。而中国学生会翻译成“The country has taken many steps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people”,这类句子虽符合英语语法规则,但表达却十分中式。相反,在英文中,被动语态使用非常普遍,其意义通过句法结构“be+动词的过去分词”来实现。例如,地道的英语会将“他妈妈经常批评他”表达为“He is often criticized by his mother”,而不是“His mother often criticize him”。当被动语态使用不当时就会影响句法学习,进而影响口语表达的地道性。

3 应对中式思维的策略

针对以上中国学生的“Chinglish”的现象,笔者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纠正:

一是培养地道的英语思维方式。中国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对基本的语法结构也较为熟悉。导致他们在语言交际时使用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倾向于喜欢根据汉语原句做逐字逐词的翻译。而英语的学习不应仅局限于语法的学习,可以通过大量的口语交际或英美剧来模仿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去学习西方人的语言习惯,努力培养英语思维模式。与此同时,在不断的模仿练习中还可以学习英语母语者的语音语调,增强口语的自然度和饱满度。二是创造一个纯英文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语言的的学习需要语境,就像我们的母语本身,我们从出生到现在所接触的语言一直是汉语,所以我们才轻松做到沟通自如。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可以做到每天和老师同学用英语对话,英语表达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的语言错误并及时作出修正。三是加强句法结构的训练。因为汉语和英语在句法结构上有很大不同,汉语表达重意合,英语表达重结构完整性。学生应从中英句法结构的差异去学习英文句法,加强句法结构方面的练习,从而减少中式思维产生的影响。另外,学生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学习英文。比如,他们可以通过Facebook, Twitter等社交平台来和外国人交流,在这些网站上他们可以了解外国人的语言习惯,以此来增强口语表达的地道性。

结语: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式英语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必有意的去回避它。相反,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由于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汉译英的过程本身就容易出现中式英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英语思维方式并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如,多收看英语国家的新闻,收听广播和观看英语电影等来提升语感。其次,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多与英语母语者交流,了解并学习他们的表达习惯和方式。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将英文用语习惯与重视英语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和联系,在不断的积累中来减少中式英语出现的频率并增强语言表达的地道性。

参考文献

[1] 李敏.浅谈如何克服中式英语和中式思维[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11).

[2] 束永睿,张晓冬.中式思维对英语写作句法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0(08).

[3] 王菲菲.从中式思维模式探究汉英口译中的中式英语[D].厦门大学,2014.

[4] 吴庆旺,朱海燕.中式英语在写作中的体现及规避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

[5] 吴书莉.浅析英语语音语调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8(13).

[6] 王晓慧.中国大学生中汉译英“Chinglish”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学理论,2014(03).

[7] 赵娟.中式思维模式对英文句法写作的负面影响[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5).

[8] 张莉,魏月红.浅析中西思维差异对英语口语交际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