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浅谈老师的躬亲示范在德育中的作用
文/梁娟
王维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此诗描写了春夜山谷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读后我最大的感受竟然是:闹腾的空间,有时抵不过宁静的世界。
我想德育中的大声训斥是否也不如“默默无语”呢?六年级是孩子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正值青春初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已经不能接受生硬的外界教育方式,更倾向于自我的一个管理,当然“默默无语”并不是明知可为之但又不为之,只是老师不需要采用语言的方式,而是换个方法去“应对”。为此,我一改往常的严厉,开始了我的“默默无语”。
1 “默默无语”如何改善了早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之中的早晨,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早晨是播种的最佳时机;对于一个工人来说,早晨是生产的黄金时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早晨是开始一天学习的美好时间.
这是开学以来第一堂早读课,他坐在教室后面,拿着书,咿咿呀呀乱读一通,不仅”终结”了朗朗的读书声,还引得同学纷纷不满。他叫小杰,在班上算是相对调皮的学生了,不分场合引起大家的注意,或者是逗大家开心,是我们班的”家常便饭”, 他存在价值就是“哗众取宠”。哎,今天,他又想” 出风头”!我发现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捧起书,抽了一张小凳,挨着谭小杰同学坐下,响亮地早读起来。这样的早读持续了三天,他似乎早就忍不住了,那天,刚下课,我还没走出多远,他就追上我:“梁老师,梁老师,我早读一直不认真,你怎么不批评我呢?”我冲他笑了笑:“孩子,老师等你这句话已经三天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破坏班级早读的纪律。”“我知道错了!”我和他并肩走进办公室,让他照顾绿萝,每天给它们浇水,以示信任。
六年级的孩子自主意识开始增强,随之而来的还有对老师和家长管理的排斥。案例中的”小杰”,他的父母不是没有管教过他,老师同学也不是没有批评过他,然而却屡不奏效,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老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你的批评指责只会恶化你和他们之间感情,疏离你和他们的关系。”小杰”的妈妈就曾经给我打过电话,哭诉他的孩子有多么难管,她说:”娃娃大了,就是不听我们家长的,我和他爸爸无论说什么,都不起作用!”既然孩子都已经是这样了,何不让他们在自我教育中成长,索性示范正确的处理方法,然后给他们分析、体会的时间,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后主动改正呢?就如案列中的“小杰”,与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备他,不如轻轻地坐在他旁边,和他一起学习.用老师的行为,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他.
2 “默默无语”如何改善了课间操:
广播体操,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种积极性休息,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运动过后,消除了疲劳,还能加速新陈代谢,再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广播体操,孩子们应该高度重视。然而,有个别同学却…
“梁老师,他又不认真做操了,我们班又被值周老师通报批评了”!看到小干部着急的样子,我微笑着走到那个孩子身边:“陪我去一个地方好吗?”这里是全校每周公示班级操行分数的地方,如果这一天表现好,那一栏一定会有个大红勾,然而我们班已经连续两天在课间操这一栏是大叉了。我指着旁边两个班级的红勾,羡慕地说:“多好呀!你觉得呢?”我转过身子望着他,他低下头,不敢看我。“走吧,我相信,明天这里一定能出现大红勾!”我带着他一路回到教室,没有再说什么。第二天这里出现了大红勾,还有一个小男孩的身影,只是旁边没有我。
后来,他成了我们班的纪律委员,专管两操一早读。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社会意识,开始关注生活的群体,开始关注言行在群体中所起的作用,这就是“集体荣誉感”。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就会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不断进取,产生出一种主人翁责任感,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从而使班集体更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正面引导,强化意识,规范他们的言行,为他们成长为社会的人,奠定基础。案例中的这个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经历了很多的集体活动,他非常清楚集体荣誉对集体和每个成员的重要性,也非常清楚自己的言行对荣誉的影响,他之所以不认真做操,已经不是思想认识的错误,而是在实践中,遗忘或者是无法坚持正确的行为。老师只需要适当地提醒他,他就会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维护集体的荣誉。
3 “默默无语”如何改善了清洁卫生:
学生打扫卫生的事情,我一向都很重视。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自觉性;维护良好的环境,又可以培养他们爱劳动,爱卫生的好习惯。
那天,我特意在晚上回校锻炼身体的时候,用手机记录下了他们放学后打扫不够完善的地方。
第二天一大早,我掏出手机,放到实物投影仪上,一页一页地轻轻翻动,遇到打扫得不好的地方,就用铅笔尖圈了一下,再看看他们的表情,一个比一个惊讶,但我没有多说什么,许久劳动委员站了起来:“梁老师,我知道是我错了,今天,我就整改!”另一个女生也站了起来:“梁老师,我们班每天扫地都不管这些地方,以后不会了!”下午,劳动委员和负责打扫的孩子请我回教室检查,我环顾一周:“嗯,九十分!如果是我,我还会把阳台上面弄得更漂亮点,当然还有两边的储物箱!”他们二话没说,就赶过去,这个打扫这里,那个整理那里,很快就把教室弄得干干净净。
他们自认为已经长大了,自尊心又强,根本就不喜欢老师当众批评指责;同时六年级的孩子批评能力和自我批评能力都有所发展,能根据校纪和班规,评定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行为,但自我批评的能力和他评相比,还是比较差的。作为一种心理发展特征,老师应该尊重他们,适当地做出让步,同时应该积极主动地培养他们自我批评的能力。虽然案例中吗,孩子的卫生出现了问题,但这个问题恰恰是训练他们批评能力的重要时机,怎么能错过呢?与其大声的指责,还不如让孩子们看看自己劳动的结果,和学校的清洁标准一对比,就知道了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做得好,下次劳动的时候才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默默无语”,即使很冷静,但也是一种力量,鞭策孩子成长。(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
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77962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