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探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施
发布时间:2019-01-15 21:44:02        发布人:袁佳        浏览次数:346 次

探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施

                     文/袁佳  

摘要:对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被划分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在于促进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表明了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中不足。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

1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

1.1 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语言能力是基础。在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中,最基础的能力便是语言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更加深刻的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并借鉴。也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语言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底蕴,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1.2 思维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是不仅要将必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当将必要的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在知识和方法提高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也随之增强,这也是随着知识深化层度和抽象程度增强而必备的学习条件,更是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1.3 情感能力

所谓“教育”,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教”主要指的是知识及技能方面,而“育”则是指教师教学对学生品德情感价值观念的塑造方面。语文学科中,多数文章饱含丰富的情感,并且较为细腻。此时教师的作用则体现在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知分方式呈现知识,从而深化学生的情感并提升学生对情感的感知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的新要求。

2 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初中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

2.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要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在不断的质疑和获得相应解释的过程中提升其语言能力。以九年级《傅雷家书》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通读课文,并在文章中划出自己难以理解或者感到困惑的词句,并将其呈现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事实上。教师在学生通读课文前便设置这一问题,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日后阅读中建立问题意识。例如,文中傅雷运用了“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其用意是什么?有运用了古战场的比喻,目的又是什么?文章的开头,傅雷将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这些比喻分别表现了傅雷的什么样的情感?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阅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问题。通过学生的疑问和教师解惑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建立,其语言能力获得提升。

2.2 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探索,需要学生经历其思维对知识加工的过程。因此,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思维经历“问题——分析——解释——概括——演绎”等过程,让其思维能力在教师问题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指引下获得高效提升。以《心声》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合作探究,领悟心声”这一教学环节,并为学生设置问题“(1)李京京是作者着重描摹的人物,作者主要采用了那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他,请找出来并分析有什么表达效果?(2)作者在塑造两个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李京京这一形象时,心理描写刻画十分细腻真实,请同学们找出并分析这些心理描写的作用。(3)课文以心声为题,李京京的心声到底是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纵观全文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就问题思考与其他同学进行探究和深入分析,总结出三个问题的解答,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通过这一探究环节的设置,学生经历了完备的思维过程,对问题的分析更为缜密,对文中内涵的挖掘更加深入。

2.3 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情感感知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以情感共鸣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情感感知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基于当前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和多媒体对信息呈现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改变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多媒体这一平台的呈现下,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思维凭借物,并以此为情感基础,获得情感共鸣。以《故乡》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文中多次描述了故乡萧条的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复杂的心情,尽管文字能够给学生提供较广的想象空间,但是写作时间与当前学生所处的时代相隔数年,学生难以在缺乏凭借物的条件下,感知作者复杂的情感。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图像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凭借物,让学生在教师呈现的景物中,再借助文字的力量展开丰富的想象,体验文中描写的意境,体验文中“我”复杂的情感和心情。

总之,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培养规格,帮助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更加全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应当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出发,通过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运用探究教学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等方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唐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学科德育实践——以《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一课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17(06).

[2] 李自立.浅析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教学研究,2016(20).

[3] 刁德波.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浅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科学咨询,2016(03).

[4] 马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学科教学探析[J].现代交际,2017(10).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霞流镇洋塘中学)


(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779624634

           查稿电话:0571-28069909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