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前沿杂志社欢迎广大读者愉悦投稿
编辑QQ:779624634
查稿电话:0571-28069909
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文/李清正,李莉
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基础展开,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PBL教学模式目前得到大学很多学科教学的应用,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其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本文分析PBL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口腔医学教育方式的更新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PBL教学;口腔医学;教学应用
1 引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医学模式已经由先前的单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多维度构成的医学体系新模式,在形成此新模式的基础上,医学教育模式也逐渐发生变革,由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讲授法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翻转课堂、慕课学习等新兴教育模式转变[1]。其中PBL教学法也是一种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得到了诸多学科教学的成功实践[2]。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探究问题能力,在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其捕捉信息、过滤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
2 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PBL 教学模式讲究以学生为主体,基于问题,从提出问题出发,到解决问题结束,整个教学流程追求的是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PBL教学法近年来在临床医学教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口腔医学也应用此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自己所要传授知识和课程学习要求,将知识点进行浓缩和提炼,提出能够涵盖知识点的问题,并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依靠团队协作和每个人的主动搜索或思考问题解决方案,并解决问题[3]。这个过程,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要求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切实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问题要能够具备有趣的特点,要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感受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科目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动力。此外,通过依靠自身努力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信念,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优异的职业技能和乐于参与团队工作的意识。PBL教学模式能够完美契合口腔医学教学的目的和特点,可以起到较好教学效果。
3 口腔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
3.1 PBL教学法使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PBL教学模式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变化。(1)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将以往教师主动传授知识的观念转变为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虽说教学主体从教师变为了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量降低。教师以往为了主动传授知识,备课时需要做的事情包括按照教学计划搜集教学素材,理顺知识框架,而后按照自己的思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而应用PBL教学模式后,教师备课时不仅需要搜集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梳理教学知识,更加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提炼教学知识,将口腔医学知识浓缩在一个病例中去,其在课堂上需要基于此病例展开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个口腔医学病例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分组讨论所提出的病例,分析并通过查阅资料解决所提出的病例问题。(2)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查阅更多的资料。由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并且学生们会通过查阅资料获得很多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准备的十分充分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只有教师查阅了足够多的资料,才能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的一些问题,才能帮助学生甄别相关口腔医学知识的可靠性,从而弥补教材中知识的局限性。此外,教师通过查阅更多最新期刊文献搜集口腔医学前沿资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拓专业方面的视野,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正确看待口腔医学这一学科奠定基础。(3)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加考验教师的组织能力。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是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教师只需要按照自己备课资料进行课件授课,其中学生及时存在参与教学的情况,也不会对教学进程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在PBL教学模式中,课堂的主体变成了学生,教师由一个主讲者变成了一名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够应对学生们讨论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些相对宽松环境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或者出现不按照教学流程进行的情况。PBL教学模式下,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放松,在这种宽松的教学模式之下出现偷懒、钻空子现象,对于此类学生可能并不能真正积极主动融入到教学进程中去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也有可能在组织小组讨论中出现“一言堂”现象,大家不能真正去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而是全部按照一名比较优秀学生的想法去看待问题,这种情况可不能起到PBL教学法的真正作用。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流程顺畅,教学成效显著[4]。
3.2 PBL教学法使学生角色定位发生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就是能够认真听讲,按照老师讲授知识的思路去记录和记忆相关口腔医学知识,基本上是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由于口腔医学知识的复杂性和,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毕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提升学生的积极性。PBL教学法的应用,可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由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探索者,实现了由被动获取知识到主动汲取知识的转变,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主动性大大增强。以往一次口腔医学课堂教学的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只需要做到就是认真听着老师讲授知识并且自己理解记忆即可,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要主动做的事情增多,为了完成老师提出的病例问题,学生需要主动查阅资料,并将自己想法主动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依靠自己和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才能完成一堂口腔医学教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可能会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也可能出现思想和行为懈怠的情况,不能跟上课堂的进程,相应地也难以提升各种能力。(2)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更加贴近临床。在PBL教学法应用于口腔医学龋病、牙髓病、牙周病等教学时,教师首先讲解像这些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进一步向学生提供一个病例,设定一种临床情境,要求学生能够从病例中病因、病理、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方面对于病例进行分析,解决病例中患者的问题。例如:某口腔科患者,年龄30,女性,左上第二磨牙疼痛半年余。现病史:该患牙半年前曾剧痛一次,约两天后自行缓解,食物嵌入及冷热刺激略感敏感。检查:左上第二磨牙近中面深龋,舌侧髓角处穿髓,探痛,出血,轻度叩痛。要求学生针对此患者病例,给出合理的检查方案和诊断、治疗思路等。针对此类病例问题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一名口腔科医生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得学生在处理临床问题中掌握相关口腔医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毕竟相比口腔医学复杂枯燥的教材知识,贴近临床的病例分析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
4 小结
PBL教学法应用于口腔医学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此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还能提升其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其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其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PBL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老师来讲,也能够使得老师进一步了解口腔医学更多的前沿知识,提升老师组织能力。当然,PBL教学法的实施也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能力素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教学,能够切实提升教学的顺畅性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