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智一年级教学建议
文/陈雪梅
摘要:继2016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颁布之后,教育部审定通过了培智一年级《生活语文》教材,这给培智生活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新教材吸取了普校语文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及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改经验,突出培智生活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统一”的课程属性,体现了培智生活语文课程新理念。为落实《课标》理念,上好新教材,笔者对新编《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特点进行解析,并根据试教实践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培智;一年级;教学建议
为落实《课标》理念,上好新教材,文章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进行解析,归纳出新教材具有图文并茂、注重实践、弹性编排、文以载道等特点。并根据试教实践,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应基于《课标》理念和教材特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开展语文实践;进行开放设计,实施适性教学;要多措并举,培养智障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1 加强学生常规生活训练,积累生活经验
生活适应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我们的智障生也是,每天起床、吃饭、上学、睡觉等。常规生活是学生的生活重点,也是生活适应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常规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将有效促进生活适应教学。如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要让学生认识时间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智障儿童进入一年级时起就会指着时钟告诉学生“现在8点了,我们要开始上课了”“现在11点了,我们放学了”“现在12点了,我们要午睡了”“现在下午2点了,我们午休要起床了”;当到了二、三年级时就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作息时间:“你几点到校的?”“几点做课间操?”“你昨晚几点睡觉?”“你几点吃饭?”经常的提醒让学生会去关注自己的作息时间,也对时间有了初步的概念;等到了四、五年级,学生对时间已具有较为丰满的生活感知经验,这样再教学学生学看时钟、认识时间就轻松了。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教”的行为与“学习者的心灵状态和学习动机”有着密切关联。一年级智障学生往往表现出主动性差,注意力短暂,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把握生活语文课程的“情境生成性”,发挥“教”的智慧,将简单的文本内容转化成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动力。《课标》也提倡:语言学习应重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情境图再现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进入生活化情境,巧用多媒体创设互动情境等,让学生在演一演、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中感知、体验、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如,笔者在教学《眼耳口鼻》时,分别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闻一闻的生活化情景中认读“眼”“耳”“口”“鼻”。在复习巩固时充分发挥白板互动作用:利用拖拽功能请同学上台图文配对;利用聚光灯聚焦认读的词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课堂活动”功能,加入“眉毛”“脸”作为“干扰项”,分别请学生上台PK,看看谁点击的准确率高。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 联系生活,注重实践体验
生活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强调语言文字学习的生活过程性和社会实践性,要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生活来教学语文,到生活中践行语文。”教师要将“生活化”贯穿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新教材四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时“应重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教学《过生日》,教师在第一课时精心组织学生过一次集体生日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日情景中体验过生日的氛围,并相机引导或辅助学生说说“过生日”和“生日快乐”。教师相机拍摄学生过生日的视频和照片,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第二课时,教师播放生日会视频,展示学生吹蜡烛、吃蛋糕、唱生日歌的场景,引出短语“过生日”和“生日快乐”,通过白板互动、图文配对、游戏活动等形式训练学生倾听、认读和表达。课后布置“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在“说一说”栏目中贴上孩子生日照片,并和孩子对话。__家长:“你是几月几日生日?”学生:“我是几月几日生日”。要求家长把“亲子活动”的小视频上传到“家校联系”微信群,老师给予点评和鼓励。第三课时,教师播放“亲子活动”视频,唤醒生活体验,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师生、生互动中介绍自己是几月几日生日。整个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情境中进行,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生活适应课的教学内容不单单来源于课本,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而是有选择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堂向家庭和社区扩展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让培智学生真正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融入社会,才能体现出生活适应课在整个培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蘅初.图画书中的视觉图像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教育,2018(81).
[2] 理查德·普林.教育研究的哲学[M].李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3).
[3] 陈丽萍.刍议培智课程“生活语文”的教与学[J].现代特殊教育,2018(89).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