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沈从文纯美思想的形成
文/郑丽丽
摘要: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历史的过渡时期和历史的整体解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此时为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持久力量。“京派”文化群体正处于这样一部小说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样一个雷鸣般的时代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有意义的回应。沈从文作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他的纯美思想的形成是与时代大环境和个人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他的纯美思想倡导美与爱的结合,“美”是形式,“爱”是内容。
关键词:沈从文 ;纯美;爱
沈从文作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以“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而闻名,笔下的湘西世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湘西世界带有纯美的特色,爱与美弥漫在湘西美景中,它的形成与时代大背景和个人经历有关。
1 时代大环境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五四运动掀起的狂飙,扫荡了阴云残雾,吹来了清新气息。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明,自主,蔡元培先生所宣扬的兼容并包思想为此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持之以久的力量。“京派”文化群体正处于这样一部小说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样一个雷鸣般的时代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有意义的回应。经历了思想文学危机之后,大批作家走上了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同路人的道路,倡导文学改造民族灵魂。作为北京画派的作家,沉从文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启发,坚决离开了北京,始终将文学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沈从文把这个基础集中在文艺上,心醉沉迷于自己所找到的美丽世界中。重建民族国家的问题不会成为一个文学问题而成为空谈。传统文化及五四赋予它的影响也使他同样具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纯美思想超越现实层面,追求纯美的境界,用纯美感化人心,触及心灵,达到心灵净化。他说,“我在生活中发现'美',形状和线条本身代表了最高的美德。”。
2 个人生活环境
印度人民曾赞谓泰戈尔是印度鸟窠中诞生的孩子,这位老翁永远为印度古老而静谧的土地而歌。那么沈从文呢?他就像是一只啄食翔飞于湘西竹篁间声声啼血的杜鹃,朝朝暮暮发出亢奋而凄婉的啼唤。沈从文的家乡是湘西,他的爱美的情操和深情的心灵是他家乡土壤所孕育起来的,反过来,他又用艺术家的心灵为自己家乡谱写出一首首美好而深情的歌。湘西所赋予沈从文的并非仅是顽强性格,人们还可以看到他身上具备着湘西人的爱美和深情的传统。沉从文对家乡人民充满了强烈的“难以形容的爱”。从沉从文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湘西妇女在花前袖口的爱好。可以听到苗寨男女之间多情的山歌,可以感受老祖母口中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娓娓动听的故事。凤凰县南门外边街上工匠们创造的多样工艺品,还有结构匀称的水车、布局精巧的吊脚楼等等,这些在沈从文的记忆中打下深深地烙印。
沈从文的观察有其独特的角度和深度。看到人们的温柔或庄严的品质,看到人性的健康和美丽,而不是人性。在沈从文的眼里,触目皆美。他说无论故事还是生活,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由于特殊的文化和历史环境,湘西的民俗风情,社会互动和道德观念与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当他凭借对湘西的经验和理解进入城市时,他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世界。生活在这里的人有着丰富而简单的人情,他们既正直又值得信赖,年轻男孩和女孩的爱情纯洁而简单。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具有作者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他说,有些人用文字作为人类行为的历史,他想写下我的心灵和梦想的历史。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沈从文的世界是他自己的最原始的美好世界。没有了世俗的污秽,没有了人性的狡诈,这里只有人情之美,人性之善,人心之纯。
3 纯美思想内涵
朱光潜说:“为了看到事物的美丽,我们必须跳出实际世界,以”无所事事“的精神欣赏自己的形象。总而言之,美与现实之间有一段距离。沉从文用近乎宗教的情感来崇拜美。“因美与‘神’近,即与‘人’远。在沉从文的人生观中,生命是衡量生命最高价值的尺度。与这种生活观相关,沉从文建立了自己的审美观。沉从文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神。他说,自己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美国使湘西社会成为一股神奇的力量,使其成为“神圣的”的光辉。爱美是湘西人最大的特色,他们拥有“一切美物,美事,美行为,美观念”。沉从文用热情的声音在湘西香山丽水的故乡演唱了人文之美和人文之美。他希望从湘西古老的民俗风情,民俗风情和古朴的人性中探索中国传统的优良品格,以重塑民族的精神品格。
沈从文认为爱是衡量生命真实性的标准。他说他喜欢所有出生的人,而爱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认为,在湘西世界,组织结构简单,人际关系简单,其主导作用就是对“拥有一切”的热爱。这种爱包括男女的纯洁爱情,如“神灵与女巫的爱”;亲子的爱,是“边城”中老船夫的爱;兄弟的爱,大老宝的兄弟和两个老姐妹。此外,沈从文认为要使社会最终进步和完美,还要一种圣洁虔诚的感情,一种美的人性、人格而产生的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情感。这种爱融合在美丽的文字中,是简单爱的升华,代表着爱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大爱的表现。
以沈从文创作成就为标志的北京学派,已成为一批具有独立文学观念和独特艺术经历的作家。纯美思想中的美和爱不仅传承,美学理论得以发展,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纯美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编.沉从文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2] 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岳麓书社,2006.
[3]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沈从文.沈从文集[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孔国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