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面构图角度浅析电影《音乐之声》经典镜头
文/李和泽
摘要:在影视作品中,镜头是构成影视作品的基本元素,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在影视构图上往往是非常讲究的,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画面非常舒适,直接体现了影视艺术创作者们对美的感受以及对艺术的理解。本文针对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几个经典镜头进行分析,大到景物的整体布局,小到演员的“支点道具”和布光设计,浅析这几个镜头构图中所运用到的色彩、空间、布光和演员等镜头构成的搭配和设计技巧。
关键词:影视;构图;镜头
电影镜头并非光学物理意义上的镜头,而是指承载影响、构成画面的一个片段,是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是电影进行艺术创作表现的基础。电影镜头构图与绘画构图原理相近,根据题材、主题思想、拍摄对象等要素按照一定章法和把想要表现的形象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画面。电影构图主体指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处于中心的地位。陪体是指与主体构成一定的关系,作为主体的陪衬而出现的人或物,环境是围绕着主体与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和背景两部分,这三部分的组合构成特定的图形。1965年罗伯特·怀斯指导的电影《音乐之声》在镜头构图方面十分精妙,有大量可推敲的细节设计,本文就从画面构图角度浅析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几个经典镜头。
在电影中玛利亚带着孩子们郊游,教孩子们唱《Do-Re-Mi》的镜头中,孩子们离开了家脱离了父亲的军事化教育,来到了大自然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在这种剧情需要下,这个镜头的构图背景必须要把大自然的辽阔壮丽体现出来,因此这段镜头无时无刻都必须把背景的距离感和空间感放在第一位,拍摄者为了体现画面的空间感也是颇为用心,这个镜头以阿尔卑斯山脉为背景拍摄,画面中光源是左侧阳光为主的自然光源,在背景中,画面由非常明显的远、中、近景三个层次组成,远景是画面右侧占据较大画面面积的远山组成,由于距离远,在画面中远景山脉的色彩饱和度和明度相比较灰暗,属于画面中的灰调。中景是由画面左侧中近距离的较小的山林组成,由于地势和光源角度的作用下,中景整体明暗度很低,是画面中的重色调。近景是演员们脚下的草坪,这个草坪在相较于远景和中景的两座山明暗度较高面积适中,且颜色有着明显的过渡变化,在画面中起到了亮灰调。近景草地是演员们的活动区域,颜色由近到远有着由暖黄到冷绿的色彩过渡变化,和绘画体现空间的常用技法颇为相像,同时这种冷暖变化在近景中由左至右也有着类似的冷暖变化,距离光源近的地方色调偏暖,饱和度偏高,物体细节更清晰,而右侧距离光源较远,色调偏冷,色彩饱和度相比较低,物体较虚。近景和中景的分界处线条清晰明朗,而近景和远景由于色差较小交界线模糊。中景由于颜色太深,因此拍摄者选择了让其在画面中占据较小的位置,这样不仅可以让中景压住画面使画面更完整有分量,同时不会让视觉中心产生偏斜,左侧中景的小范围深色和右侧远景的大范围灰色使画面的视觉重心产生了完美的平衡,和变化,演员的整体运动调度也根据画面构图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右侧近点运动到左侧远点,形成和谐的美感。画面以灰调为主调,中景上方的天空位置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面“透气”的作用,设想一下如果画面中的天空位置全部由大山覆盖那么画面一定会给观众造成狭小、窒息的感觉,无论从面积还是位置上,这部分天空的构成都是恰到好处的。从主体角度分析,演员衣着选料也很有特点,玛利亚作为修女的身份,自然穿着深褐色连衣裙,身体大部分由深色组成,体现其与孩子们相比较为稳重的特点,但是由于背景都是偏深色,因此上衣的颜色为纯白色,这样的搭配不仅不会再背景的对比中“消失”,也可以体现其性格特征,例如修女身份的深沉安静,以及面对大自然时渴望拥抱大自然的内心欲望。在电影剧情中,孩子们穿着玛利亚用废弃窗帘为不了制成的衣服,这些布料整体颜色为浅白色,中间有黄绿色花纹,结合演员表演以及演员自身年幼的年龄特点,画面中的演员们在背景的映衬下显得就像一个个跳动的乐符,生动且充满活力,整体画面元素中,山脉、植被、村落、孩子共同组成了充满生命力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剧中歌曲《Climb Every Mountain》中,老修女在教堂教导面对选择时陷入困惑的玛利亚,在这一幕场景中,玛利亚位于画面左侧,一束测光使玛利亚成为了画面中最亮的部分,而她深厚则是画面中较暗的背景,这种单一暖色光源和较暗背景使玛利亚成为了画面的视觉中心,仔细观察玛利亚背后的背景,可以看出是教堂的拱形柱,照射玛利亚的光投射在玛利亚右侧的墙上正好也是拱形,一个直接交代建筑形式,另一个则侧面反映教堂建筑样式,一明一暗正好呼,老修女侧向对着镜头,身上无光但是有照射玛利亚的光线在墙上的成像衬托,玛利亚角色亮、背景暗;修女角色暗、背景亮,画面构成上组合成为两组正负形,非常有设计感,用光不繁杂但是恰到好处,同时,玛利亚在墙面上的小投影和身上无光的修女都属于“负形”出现在画面右半侧,算是另一种艺术形象上体现,老修女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蔼可亲的老人,而玛利亚在墙上的投影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正在接受老修女的教导,这是更加直观的艺术表现形似,让电影画面有着更强的艺术感。这一段导演的光线把握特别纯属,利用一束光制作出两组正负形效果,同时还强调了角色的艺术形象,非常凝练高效。
在电影《音乐之声》中,这两个镜头是我认为非常有代表性的两类镜头,一种反映大自然的辽阔壮丽,另一种在室内反映教堂里的神圣、修女的庄严,纵观整部电影,类似的镜头有很多,导演非常用心地处理每个镜头,大量优美的画面展现在荧幕上,很多画面像西方古典主义油画一样恬美,这种对画面无论构图还是配色都极致的追求使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代经典传世佳作。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戏剧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