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心理特点谈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文/王兰英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语道破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六七岁的孩子从幼年进入规范化学习,对他们来说好像是“质变”。孩子经过六七星期的入学教育和汉语拼音学习,便进入了看图学词、学句、学字和学课文,开始了阅读训练。
六七岁的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注意力和自控力较差,自尊心和上进心特强,做事凭兴趣,认识事物直观,易记忆也易遗忘等。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阅读能力,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采用的是形象诱导和娱乐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小学生做事凭兴趣,上进心和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子白板演示动画、做游戏、猜谜语等活动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先示范有感情地给学生讲故事,或者和学生一边看故事书,一边念给他们听,或者只讲一段,等故事把学生吸引了,就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也可以放有趣的动画让学生看,让其感受故事的趣味,体会其中的快乐。逐步引导他们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如组织学生分组讲故事,看谁的故事多,谁的故事好听,谁讲得最生动。使学生明白,阅读故事不但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对胆小不敢讲的和不爱讲的学生要多鼓励,让他们明白自己也行,也能把故事讲好。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了知识,产生了阅读兴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指导学生读得连贯
由于小学生刚学完汉语拼音,拼读音节不够熟练,认识的字还很少。学生在阅读训练时,教师多示范,让学生模仿着读,但要切记空洞地教读。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挂图等设备进行对应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以字、词、句为认读单位,进行练读。把难读的词语句子读熟了,读懂了,再指导听录音带,让学生反复模仿读,如有读错的地方,教师相机给予指导,鼓励学生改正。最后组织朗读比赛。其间,教师应多些激励,少些批评。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分别读兔妈妈与两个孩子的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和第三次对话。再指导朗读全文,并简单总结出朗读人物对话的方法。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再放录音带,让学生体会连起来读的感觉,并模仿读。最后组织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分别请学生模仿兔妈妈、小黑兔和小白兔的动作,说话的语气,到讲台上边朗诵边表演。让大家评一评,谁模仿得最像?朗读得最好?因为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直观性决定了他们对鲜艳的颜色、形象生动的事最感兴趣,最容易记忆,这样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充分地练读,促使他们逐渐形成语流,读得连贯。
3 要促进学生读懂
由于小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先提出一两个中心问题,诱导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去读,训练他们在阅读时动脑筋想问题,以保持他们注意力的集中。但切忌落入“一问一答”式的繁琐分析套路,要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去感悟,并鼓励引导他们在阅读后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反复地阅读,自我感悟词语的意思,句子所描写的内容,以及课文所反映的内涵。如指导阅读《蚂蚁和蝈蝈》一文时,教师首先提出:“蝈蝈笑蚂蚁是傻瓜,谁才是真正的傻瓜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去感悟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然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提出“大热天的,蚂蚁为什么要搬粮食呢?它们累不累?”这类问题,并展开讨论。期间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脑海中展现课文情景,去感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背,有的拉”说明蚂蚁劳动的方法很多。“个个满头大汗”说明所有蚂蚁都干得很起劲。只有让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边读书边想象,在脑海中展现蚂蚁们的劳动场面。还可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并把这种劳动场面和“夏天真热”联系起来让学生读书感悟,从而产生对蚂蚁的敬佩之情。接着指导读 “笑蚂蚁是傻瓜”,是因为蝈蝈觉得蚂蚁大热天还干活,不知道享受,太笨了。“有的唱歌”、“有的睡觉”表现出蝈蝈那种悠闲自得的样子。“个个自由自在”说明蝈蝈们只知享受,不知劳动。最后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寒冬到来了,蚂蚁和蝈蝈的各自处境。并让学生在熟读中思考: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使学生通过朗读语气和表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促使学生喜欢蚂蚁勤劳的品质,讨厌蝈蝈好逸恶劳的恶习,树立勤劳朴实、脚踏实地的意识。这样一步一步地读懂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受。
4 要促进学生记忆
根据学生易记忆也易遗忘的特点,学生通过多次阅读,读得连贯流利了,也读懂了,他们就会感悟到读书的乐趣,教师此时就要因势利导,指导他们有感情地背诵。以此来促使学生积累字、词、句等语言基础知识。一定时间后,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如教学《三个小伙伴》一文时,读书指导环节中,要多次强化初读,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细读课文时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如要抓住“没有……怎么办”来体会三个小伙伴遇到困难时焦急的心情;抓住“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体会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在集体遇到困难时,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任务的精神;抓住“拱出了”、“运来了”、“吸足了”体会三个小伙伴以各自的优势为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作出的努力。并把课文语言还原为作者所要表现的生动的形象,进入课文的情境,体会三个小伙伴的心情。再让学生带着细读所得——感受到的三个小伙伴的形象和体验到的情感,对课文进行有表情、有动作的角色诵读。为让学生真正表达好自己的体验,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如放音乐、提供头饰、道具等。在学生充分演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要先给学生提供依托:一是帮学生理清线索,二是抓住关键词语,三是结合看图。待学生背熟后再逐步去掉依托,独立背诵。
综上所述,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指导。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思维能力、口语创造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从而达到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竹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