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朗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发布时间:2020-02-19 22:35:22        发布人:何林        浏览次数:204 次

朗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文/何林

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课程,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课程。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重要影响。

语文朗读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能够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降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难度进而深化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2019年全国统一使用统编版语文课程标准一再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确,朗读教学也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发现这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做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工作,根据自己在教学的实际探索和反复实践,简要谈一谈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1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在学习新课文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提前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感情与主旨。例如,二年级第一单元在朗读《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在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时,借助图片或关键词了解内容明白故事中的道理。课外阅读童话书,能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不同课文表达着不同的主旨,有不同的情感,提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与朗读热情,帮助我们更好的朗读课文。老师示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事物,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兴趣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从而爱上朗读。

2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与作用

(1)朗读教学可以规范学生对词句的发音,小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还处于学习积累阶段,对许多字词的读音还处于学习阶段,并没有完全掌握,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与发音的准确性。一方面,通过朗读教学,老师可以辨别学生对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字词的发音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矫正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加以感情指导,由此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获得重要进展。以《绝句》教学为例,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朗读来让学生辨别鹂、鹭、泊等字词的读音,通过朗读,使得学生可以准确的记忆这些字词的正确读音,由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增加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2)朗读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知识掌握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总体内容,深入的理解文本知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对课文《朱德的扁担》的朗读,学生可以对课文的阅读感受到革命战争岁月革命者的艰难困苦,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受战士对领袖的关心爱护,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和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通过对诗《望庐山瀑布》的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庐山瀑布飞流而下的壮丽景象。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文本的描述感受课文的美感,可以通过语句的传递体会感情的复杂,由此,可以促进小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掌握能力增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3)朗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段落和诗句都要求学生记忆并背诵,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在学习诗句《元日》、《江南春》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将诗句正确的划分不同情感,进行适当的断词,通过提高音调强调重要的词语,由此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诗句的结构,背诵时就会更加轻松。如在朗读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时感受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通过“明月”“清风”“蝉鸣”“蛙声”体会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读来把握文本的感情,通过示范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3 朗读的方式及指导

朗读的方式有:范读、指读、领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1)范读:常常是在讲授课文之前,解释之后,由老师示范性地朗读或播放示范朗读,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本的积极性。(2)指读:指读就是用食指指着字读,是在一年级学词学句开始的也是训练朗读技巧的起点。到了二年级及以上,就不要指读了。(3)领读:领读就是带领学生读,通常是老师带领,也可由朗读好的学生带领。(4)齐读:齐读就是全班学生或者分成小组一起来读,齐读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齐读只适合低年级。(5)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是由两个以上学生分别读不同人物的有关语句的朗读。这种朗读形式活泼,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六)表情朗读:表情朗读也叫有感情朗读,它是朗读的高级阶段,表情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 朗读指导中应该让学生逐步掌握读音、停顿、语调、速度的基本知识

(1)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读标准音,吐字清楚,发音正确,老师要身体力行,严格要求。(2)正确停顿起很大作用,有利于把文章的内容表达清楚,把思想感情表达得鲜明突出。(3)朗读课文里有的地方表现心情忧伤的,朗读语调就应该低沉,有的地方表现兴奋幸福的,朗读就应该明朗欢快。(4)朗读的速度与课文的思想内容相适应,一般的说,景物要读得慢些,坚强的场面,迅猛发展的进程要读得慢些。上述朗读基本知识传给学生是必要的,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的运用才能形成朗读技巧,才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感,而是要教会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课文与阅读的差别就是通过自己发出的声音进一步地感受文章中呈现的感情。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思考,而不是单纯地学会字词的读音,要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总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的,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就必须采取正确地朗读教学方式,在奠定好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学习,这样才能发挥朗读教学的最大作用,从而使学生全面地发展,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华凤学校)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