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文/李方锋
摘要: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的处理数据,执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所以,这样让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的数学教育教学生活化是优化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我国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是进入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为人们处理数据,执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所以,怎样使特教学校更深入的进行数学课堂生活化。是数学教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那么,如何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面向生活的数学教学呢?
1 提高对数学生活教学的重新认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很多教育工作的重点。然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情况,却很少关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虽然学会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却不会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的脱节,这样一来不但失去了数学学习的真实意义,时间一久学生就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重要作用了,这对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造成不良的影响。
其实,数学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密切联系。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选取的数学重点和难点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情景,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他们明白数学的重要作用和趣味,感受数学的强大能力。而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结合特殊学生的特点,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将原本的枯燥教学变得更加易于理解、生动有趣。
2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1 直接观察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尽量利用教科书里面精妙
插图,物理对象,视觉辅助工具和动作演示,让学生正确理解和全面接受数学知识,并挖掘抽象的思维能力。直观性原则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向全体学生提供特别丰富而有感官强烈的材料,不是错误的去组织学生内心深处的感知,并使用学生可以访问的视觉图像或已经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外观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活感知。
2.2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基于智障学生
认知规则的教学原则。它强调教师要以科学的顺序进行逐步教学。这里讲得的“顺序”包括学科全部知识(即数学教科书的系统性);学生生理年龄特征;从容易到困难,从肤浅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的全部过程,从日常生活到成长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确切原则要求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实践的系统理论知识。还要学会使用分析和处理问题所必需的知识,以便可以“使用并知道如何做”。只有认真贯彻这一原则,方可正确处理教学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以及教与学,学习与使用之间的关系,牢牢掌握这些知识,巧妙应用这些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它应包括学习的内容应源于或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学习,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3 牢牢掌握已学知识 坚持巩固原则。巩固原则要求在对智障
学生的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那些最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技术和能力,并在心智中形成牢固的记忆,被准确地复制和使用。解决真正的问题。弱智学生对知识有扎实的掌握,是为学习新知识打下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消除学习新的知识阻扰,并可以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
3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3.1 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极力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程念强调儿童的真实生活和现有的经验是学习的背景,提倡“创造问题情境,建立课堂数学模型”的数学课堂新模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授课中,教师可以创造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情境,让生活再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指导学生生活,更加知晓社会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清楚数学在当今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具有熟悉的经历,并且随着探索的心理存在,学习的兴趣将不可避免地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将不可避免地渗透于整个数学学习的全部过程。据此,这就强调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使受课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促使学生变成学习数学的行家里手。
3.2 加强教学活动的实用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使学生有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机会,包括操作,实验和实践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生活化”时,作为教师我们应妥当的为学生添加一些数学方面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在操作实践中发现。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数学的抽象具有可操作性。它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连续地、阶段性的,原始资料非常具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要有目的地,系统地组织学生,参加富有当今生活背景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这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又拓宽了学生对数学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大大的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2)在实验探索中学习。波利亚曾经说过,任何知识的学习,最好方法是由学生本人去发现。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所以最深刻的理解,也最容易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本质和联系。为此,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去感受,研究,构成和建树数学知识,并拓展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丽丽.浅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中华少年,2017(20).
[2] 张晓艳.浅谈数学教学情境创设[J].新课程(小学),2017(04).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