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文/黄文娟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信息传播途径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其已经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以及微学习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从新媒体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其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首先将新媒体与高等教育的契合之处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新媒体给艺术设计专业所带来的益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优化改革
1 新媒体与高等教育的契合之处
1.1 云课堂
所谓的云课堂指的就是一类面向教育和培训行业的互联网服务,也是大数据与云技术快速发展下产物,其可以满足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人类可以在智能化技术中进行学习。另外,云课堂的存储量比较大以及具有便利的检索机制,极大的方便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推送学习内容,激发出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
1.2 微课
微课其实就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其特点就是时间短且内容集中,方便学生学习。不仅如此,微课主要是通过小视频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同的微课内容所满足的要求不一样;学生在学习微课时,其给人的感觉就是轻松愉悦,可以使其放松心态,认真学习。另外,利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向学生传授某些设计观点,更好地为其诠释热点艺术设计现象,突出主题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目标
1.3 慕课
慕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主要是通过开放的教学资源,针对大众人群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的在线课堂。慕课突破了高效的限制,将更多优质的教学内容带进了课堂,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其注册过程非常简单,无需缴费,直接就能使用,为学生提供了反复学习的平台。不仅如此,慕课平台中还包含着一系列的互动评估板块功能,让学生可以跟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其艺术设计能力。
2 新媒体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具体方式
2.1 转变艺术设计专业理念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大众,使大众获取消息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大众对信息的认知价值产生了变化[1]。新时代的人群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已经逐渐形成了新的思维认知,其严重影响着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不仅体现在了教学方式与内容上,还必须要求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新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进行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着想,充分激发其创新思维;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开展与艺术设计有关的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学生之间多沟通、交流,使艺术设计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同时也能提升学习效率。
2.2 新媒体用于教学管理
新媒体技术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事业也不落后,将其应用到了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同时其可以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收集信息。当前,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学各个领域中,比如考勤、作业以及讲评等,这些都可以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完善。此外,其还可以与微信、云课堂、微课、慕课等互联网服务进行结合,教师在网络上发布教学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来查询课程,把碎片化的知识整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授课,云课堂的开发为学生的学习带来的极大的便利。
2.3 指向新的设计方向发展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扩大了艺术设计存在与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理念、方法以及内容。不仅如此,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可以围绕着优化学生设计理念的目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其更加全面地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跨领域的设计,以此来提高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
2.4 开发新数字教学资源
自新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以来,社会上一切可用的资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必须要采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和创新性的教材,充分利用微课与慕课,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其对学习生活中的趣味性需求。比如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以奥运、环保以及新年等为主题,展开话题讨论,让学生能够自主收集艺术设计的资源,激发其创新思维,从中获取更多的设计灵感与创作方向。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艺术设计的主要工具,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求一定要具有新媒体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开阔思维,并且还要以智能化的手段来学习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明确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不仅如此,还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代入高校的学习中,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新型思维理念下学习,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为以后的社会道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闫青青.新媒体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影响和作用[J].传媒论坛,2019(22).
[2] 曹晔华.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人才的素质模型建构与高校创新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作者简介:黄文娟(1981—),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美术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绘画方面。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