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幸福感的一点体会
吴小红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涟水 223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幸福感已经成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特殊群体,既要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教学的幸福,又把幸福感通过教学工作专递给受教育者。文章结合自身教学体验,就教学幸福感做相关探讨。
关键词:教学;幸福感;体会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饿了有饭吃就是幸福,困了有床睡觉就是幸福……美国总统林肯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状态。而教学幸福感,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师生共同获得的一种愉悦的状态。
一、教师的教学幸福感来源
教师的教学幸福感来自于热爱教师工作、学生的拥戴、工作中有乐趣、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肯定、报酬有保障等方面。
(1)对教师工作的热爱
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不热爱学生,那么他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他也无法从教学中获得幸福感。我们说爱是永恒的主题,没有爱也就没有思想,没有行动,即便有行动,没有爱的行动也是无意义的。同样,没有爱的教学也是无成效的,也是不幸福的。你都不爱教学,你都不爱学生,你上的课有激情有活力有生命吗?没有。
(2)学生的拥戴
热爱了自己的教学,热爱了学生,一切有了生命之后,学生是能感受到的,他在接受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你的情感。你对他的教学就是情感上的一种交流。我们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往往是这个人也讨厌我。当对方感受到你的喜欢之后,他也就喜欢上了你,至少是不会讨厌你。为什么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会喜欢上这门课,喜欢了一门课会喜欢上这个教师?我女儿喜欢物理,首先是从接受物理老师开始的,她说我们于老师对他的女儿真好,做他的女儿真幸福。老师上课的时候提到和学生同龄的女儿,说了一些一个父亲爱女儿的言语,不是很直接,但是学生能感受到,然后就喜欢上了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了他的课,当然这个老师的上课魅力和人格魅力同在。这样就自然得到学生的拥戴了。
(3)工作中有乐趣
工作中有乐趣,体现在成就感上。有一个希腊神话,说的是西西弗斯让世间没有了死亡,这个做法触犯了众神,受到众神的处罚:每天把巨石推到山顶。由于巨石太重了,每每未到山顶就滚下山。西西弗斯每天都在做这个无效无望的事,没有成就感也就没有乐趣,这就是众神对他的处罚,他的一生就在这样无效无望的劳作中消耗。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天都在辛勤地工作,却没有成效,没有成绩,我们还感兴趣吗?在工作中还有乐趣吗?
(4)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肯定、报酬有保障
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肯定、报酬有保障都是我们教学幸福感的来源。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自己,我们是社会的人,我们做的一切最终都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我们经常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这只是一种无奈的借口。我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在意别人的评价的,是想得到别人的肯定的。试想一下,如果你努力你勤奋,可是没有成绩没有别人的认同,你会一直坚持下去吗?你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而这种成功是对你自己的一种肯定,是想得到社会认同的,也是你教学幸福的一种实现。
二、关于名人罗素的故事
罗素在1924年来到四川,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罗素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这几位坐轿的人,这样热的天气,还要抬着他们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罗素随着竹轿一上一下的韵律思考着,转眼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休息。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们的表情。他看到轿夫们散坐一旁,拿出烟斗,又说又笑,讲着很开心的事情,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也丝毫没有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苦的意思。他们还铙有趣味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很好奇地问罗素一些外国的事情。他们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
后来,罗素在他的《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讲到了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三、启示
幸福就是如此,坐轿子的人是幸福的,抬轿子的人也未必不幸福。幸福的真正真正内涵---全在自己内心的感受。
一个教师的课堂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笑起来,学生是幸福的,教师也是幸福的,它是师生的一种内心感受。幸福的教师催生幸福的教育,幸福的教育造就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