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与经济法创新
——引上海自由贸易区税制改革为例进行分析
文/李思源
摘要:在我国新一轮的贸易改革示范园区当中,上海自贸区绝对可以称作是国内城市自贸区的典范,近年来很多新成立的自贸区都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模仿和借鉴。
本文以探讨税制改革与经济法创新的发展现状(引上海自由贸易区税制改革为例)为出发点,对税制改革与经济法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点探讨,从优化税制结构、宏观调控中注重税收的二次分配等角度出发,对税制改革与经济法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以完成对税制改革与经济法的创新的研究。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税制改革;税收优惠;经济法1 上海自由贸易区税制改革分析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上海自贸区自成立以来,其税收制度与政策为了适应其自身实际发展,进行过多次的改革与调整,例如典型的对其税率、税收政策范围、税收优惠条件的制定和调整等等,为我国其他自贸区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建设营造了较好的示范效应,近几年在我国开始全面推广。
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在整个国家宏观调控与社会资源分配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自身也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健全。1.2 上海自贸区税制改革的背景分析上海自贸区积极寻求投资发展和跨境融资租赁业发展。为寻求投资发展,上海自贸区拟通过改革后的政策对于在自贸区注册的个人股东以及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在进行海外投资等企业资产重组中,该资产估值中的增值部分给予了递延纳税的税收优惠,这一优惠政策充分考虑了纳税人在投资初期的资金紧张问题,从而推动了上海自贸区的投资发展。同时,上海自贸区的税收政策规定中,对于该行业的出口退税以及进口环节税率做了相应规定。该政策不仅对试点区融资租赁行业税收负担有所减小,还有利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快进发展。1.3 上海自贸区税制改革的现状1.3.1 豁免关税。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内公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和相关物资可以享受免除关税的待遇。关税豁免可以让企业在基建、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得到优惠,从而减少企业的负担。
1.3.2 免除增值税和消费税。从境外运输至上海自贸区的商品或者从自贸区运输至境外的商品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对自贸区内的企业减免增值税和消费税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更多进行国际贸易。
1.3.3 减免所得税及加速折旧,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在自贸区内进行投资的外资企业,企业所得税按15%进行征收。此项规定主要针对外资企业,因此能够有效的吸引外资在自贸区内进行投资。另外,在自贸区内投资的外企,在自贸区内建设或者购买的自己使用的房屋,从建设或购买的月份起免除五年内的房产税。为了提高自贸区内的企业出口量,区内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出口退税以及保税的优惠政策。
1.4 上海自贸区税制改革的不足
1.4.1 财税政策内容不够完善,财税政策创新力不足。金融创新设计人民币自由兑换、离岸金融和跨境融资等,而这些方面所涉及的税收政策分散于有关于增值税、所得税和营业税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税收体系。且,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政策并没有出台,因此上海自贸区的税收创新还需要加强。
1.4.2 税收优惠力度不足,税收效率不高。比如在促进境外股权投资的优惠政策里面, 目前出台的只有分期缴纳所得税这一条优惠政策,力度是远不够,也无法实现促进股权投资的目的。目前出台的只有分期缴纳所得税这一条优惠政策,力度是远不够,也无法实现促进股权投资的目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会出现企业扎堆,并出现产能过剩,进而导致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目前自贸区内管理部门较多,容易出现交叉管理,严重影响了税收的行政效率。2 税制改革与经济法创新我国当前税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创新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对税制改革与经济法创新策略和重要意义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实现我国经济科学、有效、和谐发展。2.1 税制改革与经济法创新的必要性2.1.1 税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创新是转变经济结构的前提。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在深化税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创新的同时,税制作为政府经济干预的重要手段,其改革必须与推动经济发展的整个经济政策相结合。2.1.2 税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创新是贯彻国家政策的需要。税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创新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政策。这些政策必须在税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创新中得到全面的贯彻, 并注意方式的选择,进而保障政策的顺利实行。2.1.3 税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创新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我国现行税制在税收调节功能上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只有税制充分发挥了收入分配的功能,才能协调好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1.4 税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的经济形式下,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的深度调整,迫切需要正确定位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和经济法创新,进而保障我国的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取得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2.2 税制改革与经济法创新策略
2.2.1 优化税制结构。优化税制结构必须放在深化税制改革的首要位置。只有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不同的发展问题,及时调整间接税和直接税在二者组合应用的地位,科学、全面的推进税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创新。
2.2.2 宏观调控中注重税收的二次分配。政府、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的二次合理分配,使用税收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不同企业之间发展失衡的窘境,推行相应的鼓励政策,支持发展前景良好的弱势企业的建设发展,确保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全面化发展。 同时,通过重视宏观调控中税收的二次分配,可以适当的控制过高收入,将税收转移支付提高和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缩短和防止两极分化。
2.2.3 改变税收管理理念。通过实行“自主纳税、自主申报、先办后审、诚信纳税” 等新型征管措施,使得纳税人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注重培养纳税人的自主性并为其提供自主纳税相应的便利条件,不断转变管理理念,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贴近式的服务,引导纳税人正确理解国家的税收决策。
2.2.4 完善优化税收征管环境。
第一,抓好国家相关税收政策落地注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政策落地, 切实做到“一征二帮三检查”,即在确保依法征税前提下,尽力帮助企业正确应用税收政策指导其合理纳税与合法经营,而后才是检查监督。
第二,简化征管。升级现有纳税服务手段,试行出口退税无纸化,贸易便利化;扩大网上办税项目,降低人工往返纳税服务大厅繁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纳税服务,招募并培训税务志愿者,开展专访和信息征集工作等。
第三,加强纳税信用评价管理,开发并推广实施“纳税信用评价系统”,根据纳税人以往纳税数据对纳税人进行信用评价,并划分信用层次,提升纳税信用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根据企业纳税信用管理情况和企业诚信水平,制定并定期公告税收管理“白名单”。
第四,采取“先实行,后监管”模式,对风险进行划分,实行分层管理和监管模式,依赖于专业素养和纳税人诚信度进行管理,而不是审批、事前备案等手段进行税务管理。3 结论推进税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创新的发展策略就是优化税制结构。税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创新,可以从根源上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合理分配现有资源的同时,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参考文献[1] 李育东:“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内陆自贸区发展定位分析[J].现代商业,2017(01).
[2] 吴大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时代特色的若干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 报,2017(01).
[3] 张悦,李姝.“一带一路”背景下自由贸易区制度创新路径——基于辽宁自贸区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17(11).
[4] 龚柏华.“一带一路”背景下上海自由贸易港构建的法治思维[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02).
[5] 李婉真.辽宁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研究——基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启示[J].时代金 融,2017(18).
[6] 上海发展研究院.全球自贸区发展研究及借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
[7] 汤洁茵.金融创新的税法规制[M].法律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