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摭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1-10-25 17:35:41        发布人:龚华丽         浏览次数:133 次

摭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文/龚华丽                  

摘要: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语文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去年下半年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我所在的班级发现不少学生学习很不在状态,上课时有个别学生打瞌睡,有个别学生听课心不在焉。对于这些现象,一些老师来上课时习以为常,在课堂上仍然照本宣科,上完课就走。我通过调查发现,有许多学生从家里偷偷拿手机来学校玩,晚上在家里不好好睡觉,常玩手机和电脑。于是我利用《伤仲永》这一课文,教育学生,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人的聪明来自学习,如果你对学习缺乏理想,缺乏热情,缺乏毅力,放弃了学习,那么即使是像方仲永这样一个智力超群的神童也会变成碌碌无为的庸人。经过反复的教育和对学生纪律的严格要求,班风逐渐有所好转。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一是现在的学生亟需加强德育教育;二是有个别非班主任老师并不重视德育教育,只注重完成自己的学科教学任务;三是通过语文课堂我们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但语文课毕竟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不能等同于政治课和班会课,更不能脱离德育教育而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那么,在语文教学甲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 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1 在作者简介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材选取的作品的作者不但很有文学才华,而且他们大多具中华民族优良品质,是中学生学习的楷模,是进行德育教育极好的素材。所以,我们在上新课之前,认真分析作者的介绍,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德育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简介之中。

   我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通过对作者毛泽东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明白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写下的,他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和平,不顾个人安危,因而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欣赏诗词中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2 在背景介绍时,渗透德育教育

   如果学生不了解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无法完全了解  文章内涵的.所以很有必要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利用这些有德育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我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学生不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到仙台学医,然后又弃医从文,更不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我先介绍《藤野先生》的写作背景。我告诉学生,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到“……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看到了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通过向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们逐渐明白了鲁迅先生的思想转变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潮流,也明白了鲁迅先生是怎样由一个清国留学生转变为一个爱国青年。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既激励了学生,又让爱国主

义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而在教《老王》一课时,有学生认为杨绛夫妇专门坐老王的车,与老王之间互送一些鱼肝油、香油和鸡蛋也不值什么钱,并不能说明人物的感情。对此,我专门对《老王》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以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革”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通过这一背景的介绍,学生感受到了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体察出作者对不幸者关爱的呼吁,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了,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让他们懂得该怎样做人,明白了要以善良对待善良。

3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说合作性学习,研性学习等。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合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正逐步取代“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节课里面有很多时间是需要学生们进行讨论

共同完成的。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团体观念,合作的精神。学生们通过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

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成功。这样,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下,学生会慢慢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精神。

   在我们街道办的学生中,有许多也是留守少年儿童,(有的是外省、外地随父母来我地读书的),他们一方面渴望父母亲的关爱,一方面又怨恨父母外出打工的做法。我在教学《背影》、《我的母亲》、《散步》等文章时,重点让学生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真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父母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让学生学会感恩: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

4 在分析课文具体内容时,渗透德育教育

   课文中充满了情感,是引导学生“学做人”的必要铺垫。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抓住切入点,设法让学生在其中得到熏陶与感染。

    有一段时间,我班的不少学生受社会风气影响,爱追“星”、比穿名牌、比吃零食、比谁的手机更高档,一个个像养尊处优的小王子、小公主,他们还讥讽那些刻苦学习的学生。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让学生重点了解作者青年求学的生活状况,用作者的衣食和同舍生的华丽服饰的比较。让学生明白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的好,比谁穿的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 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才是人生正道。

5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如做人,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的一种体现。通过作文教学可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我班上有一位学生,爱打架,爱欺负同学,上课爱睡觉也常常不交作业,对老师们的批评教育不予理会,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不止叹息。我通过观察,发现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还爱来学校,那怕是来坐在教室里睡觉,所以我觉得他还有补救的机会。有一次我布置一篇作文《自我介绍》,他和几个学生习惯性地高呼“不了解自己、没长处没优点、不会写”等,我心一动说:“没优点就写缺点吧。”这几个学生也欣然就笔。等这个学生交作文上来后,我单独留下这个学生问他:“真的一点优点也没有?你身材那么高大那么有力气,打球一定是高手;还有你不是很害怕离开校园吗,喜欢学校也是一种优点啊,说明你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以后一定会学好的。”他想了想,点点头,真的回去认真写了那篇作文。他在作文里写:“我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学生,但我也有优点,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改正我的缺点……”在那篇作文的评语里,我还表扬了他,鼓励他树立适合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来,我布置的作文他都能按时完成。我知道,这个学生离优秀等级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对他的教育,他会逐步走上正路,日后会成为一个正直的人。通过设计一些作文题,让学生各抒已见,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成文字上交,这样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无形中引导他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应该要活的有意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很多老师也懂这些方法,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老师要切实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去操作,尽管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只要我们老师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注意策略性和可行性,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声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学文摘,2012(10).

[2] 徐红生.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J].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8(02).

(作者单位:嵊州市浦口街道浦口中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